中國糧食與經濟作物發展、中國糧食產需區域平衡、中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評價、中國現代化發展模式、中國農業區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國農科院建院61年來,圍繞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業科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宏觀戰略研究,為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中國農業政策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成立現場 農經所供圖
2018年1月18日,一個致力于影響世界的中國國家農業高端智庫——中國農業政策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了。
“意義非常重大,即將揭開中國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的新篇章。在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我們這支隊伍的作用,能聽到我們的聲音,看到我們的旗幟,發揮我們的光和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靠兩個輪子前進
“依靠自然科學和軟科學兩個輪子,真正地全面履行中國農科院的職責和使命。”陳萌山認為,啟動中心,一是基于中國農科院的目標使命導向,二是基于問題導向。
首先,加強宏觀戰略研究是中國農科院的基本使命、基本任務。“從國家的要求和現實的需求來看,中國農科院都要進一步加強‘三農’戰略研究和農業科技戰略研究。”陳萌山對農科院軟科學資源如數家珍:掛靠中國農科院的學會和協會53個,其中一級的有15個;科技期刊69種;檢測中心38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一共18位,崗位專家241位,綜合實驗站8個。以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為領頭,信息所、食物營養所、資劃所等,幾乎每個所都有政策研究板塊。“可以講,中國農科院從事戰略研究、軟科學研究的隊伍比任何時候都大、力量都強。”陳萌山說。
其次,陳萌山認為,在加強宏觀戰略研究方面還存在著差距。
第一個差距是頂層設計還不夠完善,缺少組織和凝練,缺少中國農科院的骨干產品。
第二個差距是協同創新的力度不夠大。搞自然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如果不是戰略科學家,很難出大成果。因此,戰略研究當中一定要有自然科學家的聲音。“比如12個農產品的綠色增產增效模式,現在急需做經濟可行性分析,而目前我們沒有很好的發揮學科之間協同的優勢、交叉的優勢、整合的優勢。”陳萌山舉例說。
第三個差距是戰略研究的基點平臺建設不夠系統。“三農”政策研究和農業科技戰略研究的對象是有生命力的,是一個廣大的領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僅靠傳統辦法難以解決所有問題,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智能系統都應該在里面發揮作用。
第四個差距是考核激勵辦法的針對性不夠強,應當設計針對軟科學的系統的工作體系和制度。
陳萌山認為,中國農科院有潛力發展成為我國高端農業智庫,而高端農業智庫應當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樹立國際化視野、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創新的運作機制
“戰略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著力開展重大農業政策和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為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作為中心的主要依托單位,農經所所長袁龍江介紹,中心成立后將主要開展4個方面的工作: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強化農業政策研究;緊跟農業科技前沿加強發展戰略研究;針對重大技術經濟問題開展研究評估;服務政府決策咨詢落實重大專題調研。
袁龍江介紹,中心主任由農科院領導擔任,農經所設立專門機構,配置專職人員,負責中心具體事務的統籌協調、聯絡溝通、督促落實,定期召開工作協調會,研究部署工作,組織重大成果的報送及發布工作。中心建立初期將以宏觀政策研究任務為主,逐步向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拓展延伸,因此前期工作將主要依托涉及軟科學研究的相關所。
中心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將充分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作用,加強農科院內部資源力量的有效整合,并協同中國工程院建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建立多方協同創新的運轉機制。而中心的研究選題將與各研究所創新團隊的選題有機結合,將任務分解到相關創新團隊,并作為其主要創新任務,確保研究任務落到實處。
袁龍江還特別提到,研究成果及其發布形式也不盡相同,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對科技進步貢獻率、全要素生產率、農業現代化評價、農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等持續性重要研究成果,將以內參報告上報農業部等相關部委,同時,每年以皮書或技術報告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布;對鄉村振興戰略、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戰略、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等持續性基礎應用研究和較長期重大問題跟蹤研究成果,將形成系列戰略研究報告,并以研究簡報的形式報送相關部委和中央領導,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關政策研擬以及一號文件出臺提供決策參考;對糧食安全、綠色發展、質量安全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農業農村發展重大關鍵問題研究成果,根據研究成果的時效性和宏觀決策需要,擇機通過中國農科院院網和新聞媒體,或開通App公眾信息平臺,統一以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政策與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的名義進行發布;對我國農業科技和產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開展的調研和跟蹤研究成果,主要以《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專報》和政策顧問團《判斷與思考》等形式,直接報送相關部門和中央有關領導,以提供及時的決策參考。
作為參與中心研究工作的代表,食物營養所所長王小虎告訴記者,食物營養所建所五年來的實踐探索,為開展智庫建設奠定了較好的研究基礎,也凝練了一支致力于食物營養戰略與政策研究的人才隊伍。“中心成立為食物營養所大力開展智庫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而有幾十年歷史的信息所也將參與中心工作,所長孫坦表示,“在農業產業和農業科技創新均面臨轉型升級跨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下,大力發展戰略研究,讓國家農業智庫成為農業戰略規劃、政策創設和科技創新的耳目、尖兵和參謀,意義非常重大”。
我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十四五”發展戰略研究范維澄1 苗鴻雁2 袁亮3,4 周福寶4* 張來斌5 劉乃安6 鐘茂華11.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
2019年10月9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專題7和專題8高層戰略專家座談會在科技部召開,會議邀請了來自科技、金融、產業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共同謀劃重大項目板塊2個專題的戰略研究。科技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近日,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財政共同印發《青島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科技創新戰略研究計劃作為市級科技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軟科學計劃的基礎上,針對科技創新發展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
中國糧食與經濟作物發展、中國糧食產需區域平衡、中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評價、中國現代化發展模式、中國農業區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國農科院建院61年來,圍繞我國農業、農村經......
中國糧食與經濟作物發展、中國糧食產需區域平衡、中國中長期食物發展戰略、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評價、中國現代化發展模式、中國農業區劃、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國農科院建院61年來,圍繞我國農業、農村經......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糧食安全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切實發揮科技在引領支撐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做好“十三五”科技規劃專題研究工作,9月4日,科技部農村司召開“十三五”糧食安全科技支撐戰略研究啟動座談......
2014年9月3日,基礎司組織召開了973計劃“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工作會議。973計劃專家顧問組組長徐冠華、副組長林泉,以及各領域召集人、咨詢組組長等20余位專家到會。彭以祺副司長首先介紹了科技部有......
澳大利亞近日宣布了最新戰略研究優先領域,政府資金將向這些領域傾斜,幫助國家更好地應對最為重要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挑戰。此次公布的戰略研究優先領域涉及5個方面,分別為: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下、推動國民......
賽迪經智《中國環境監測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13)》近日在京發布。賽迪經智指出:現有政府考核體系下,地方政府主動進行環境防治的動力不足,同時在現有的法律制度和民眾意識下,企業自主減少經營過程中外部負效......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二類國際機構“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CISTRAT)”今天在京宣布成立。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的第一個聚焦科技戰略與科技政策領域的研究與培訓機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