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家歷時一年半、多次修改制定的《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診斷指南》24日在《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發表,標志著心血管疾病診療向精準化、個體化方向邁出堅實一步。
《指南》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精準心血管病學學組、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精準心血管病分會組織專家制定。
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是指由單基因突變導致并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心血管疾病,數量達百余種。很多這類疾病臨床表現高危,導致猝死和心衰,在我國發病人群總數龐大,且呈現家族聚集的特點。
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精準醫學時代。基因診斷在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危險評估、防治以及選擇性生育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國內外皆缺少針對性、綜合性的指南。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惠汝太、宋雷團隊在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方面連續20年進行研究,積累了大量數據和案例。由惠汝太教授、宋雷教授牽頭制定的《指南》針對臨床相對常見、致病基因明確的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從致病基因、檢測基因、適用人群、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納入《指南》的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代謝性心肌病等心肌病,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心臟離子通道病,以及遺傳性主動脈疾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
“目前心血管醫生對基因診斷的作用及適用范圍普遍認識不足。”宋雷說,“《指南》的制定,將有助于促進基因檢測在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臨床診治中的合理規范使用,提升此類疾病的臨床診治水平。”
專家同時提醒,針對單基因遺傳性心血管疾病的基因診斷應在具備相關資質的實驗室開展,相關遺傳咨詢工作應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遺傳咨詢師進行。
2017年12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精準心血管病學學組、《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組織專家發表了《中國成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診斷及治療指南》。
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癥和心臟病等常見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推進。然而,有許多疾病只影響少數人。這些疾病常常不受關注,相關研究也很少。其中包括很多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例如DO......
日本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大規模調查顯示,出生時體重較輕的人,40歲以后患心血管病、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較高。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日前聯合發布新聞公報說,他們以2......
肯塔基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60年的謎團,這個謎團是關于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KennethS.Campbell博士是英國醫學院心血管醫學部的轉化研究主任,他在分子水平上繪制了心臟的一......
近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中國原創研究成果,一項有中華中醫藥學會絡病分會專家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的相關論文《中國通心絡治療......
現代社會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帶來了很多挑戰,那些被認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上夜班、熬夜不睡和倒時差,已經嚴重擾亂了我們的生物鐘。現在越來越明確的是,生物鐘紊亂正在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和2型糖尿病在內......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的科學家首次發現,在洪水事件中受影響的人們在事件后三至六周之間的死亡風險(包括心臟和肺部問題)顯著增加,甚至在洪水已經退去后仍然存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洪水。圖片來源:Hippop......
研究背景:了解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心血管疾病(CVDs)的整體和特定類型負擔的時序趨勢以及其相關的風險因素對于有效的和有針對性的預防策略和措施至關重要。我們旨在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提供15-39歲青少......
研究人員發現,向患者展示其動脈中斑塊堆積的圖像不僅能教育他們,還能提供解決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的動力。心血管疾病(CVD)是全世界的主要死因,估計每年造成1790萬人死亡。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血管疾......
發表在《老年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管理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因素可能有助于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大約10%的老年人會出現肌肉無力和身體功能減退,從而導致不良的健康結果和殘疾。該研究發現,血管措施與......
加拿大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技術,有朝一日可能幫助遺傳性視力障礙患者恢復一些視力。這種再生療法通過表達基因,將休眠細胞轉化為視網膜上的新感光細胞,以取代那些因疾病而失去的細胞。當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