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占到10%,遠低于中國排放的全球占比。該項研究是第一份關于中國對全球輻射強迫貢獻的綜合評估,首次定量討論中國對全球變暖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17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的《自然》雜志上。
輻射強迫用于描述某一氣候變化因子(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地球系統能量收支平衡的影響。作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其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通常提及的內容。
李本綱及其研究團隊利用生物地球化學和大氣化學—輻射傳輸模型,結合歷史觀測數據的記錄,量化出中國目前(2010年)和歷史(1750年至2010年)對全球輻射強迫的貢獻。研究人員針對中國的9類大氣污染物排放及土地利用變化進行了詳細的模擬研究,它們對于全球氣候變化有著不同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對全球變暖是最大貢獻者,甲烷和黑炭氣溶膠也發揮了使氣溫升高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硫酸鹽氣溶膠提供了強力的冷卻效果,這兩類輻射強迫會有部分抵消。研究人員介紹,目前中國在進行改善空氣質量的工作,通過煙氣脫硫脫硝之類的辦法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致冷氣候脅迫因子的排放,負的輻射強迫就會減少,如果二氧化碳及黑炭不同步減排,會導致致暖效應更明顯,因此需要通過適當的方法同時解決氣候變暖和空氣質量改善問題。《自然》雜志同期發表評述文章介紹了該研究成果。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2023年3月25日,由中國物理學會質譜分會主辦、山東科技大學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環境化學學科支持的《中國環境質譜大會》在青島市順利舉辦。本次會議以“質譜技術使環境更美好”為主題,邀請國內質譜領域......
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放射性物質不同于普通危險化學物質,采用化學處理難以將其去除;同時,關于放射性物質對海洋生態系統等的長期影響,人類還所......
細胞與環境之間的非共價作用已被認為是調節細胞行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細胞和生物材料之間的共價作用對細胞行為的影響還未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之間的共價作用......
2月7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10個項目2022年度......
植物葉片水同位素比值為現代生態水文研究和植物衍生的有機生物指標古環境研究建立聯系,成為現代生態學和古環境研究的橋梁。因此,探究葉片水氫和氧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和差異性響應,不僅可以促進生態水文的發展,......
“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
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記者楊杰英)記者22日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山西以“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和執法大練兵活動為牽引,打好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組合拳”,202......
生態環境部今天(2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開......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環境空氣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