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一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莊,近日被媒體曝出雄黃礦區造成土壤和水嚴重砷污染,村民中近一半人砷中毒,引起成為全國關注。
早在1998年就在這個地區著手砷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坦言,這么多年來石門地區砷污染情況沒能得到根本改善。
2013年年底公布的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5000萬畝耕地已經受到中、重度污染而“不宜耕種”,面積相當于兩個特大型城市。
“20年前沒人知道什么叫土壤污染,即使是現在,很多人仍然沒能理解土壤污染問題有多嚴重。”陳同斌直言土壤污染與大氣、水污染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隱蔽性,“一塊地出了問題,外表幾乎看不出什么差別,可能五年十年都發現不了”。
近年來,令中國公眾逐漸開始關注土壤污染的主要誘因,是“毒大米”“毒蔬菜”等不斷被媒體曝光,餐桌上的安全牽動著每個人的神經,要保住“舌尖上的安全”,首先就要保證土壤安全。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實施土壤修復工程”。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出現關于土壤修復的說法。
在陳同斌和他的同行看來,這意味著中央政府下定決心向土壤污染“宣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中國目前仍對全國土壤環境狀況沒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這項摸底工作仍在進行,預計將于2015年完成。
另一方面,《土壤環境保護法》《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等法律法規尚在完善中。陳同斌說:“現在政府已經表明了態度和決心,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政策,能把工作做實、面做大。”
“誰污染誰買單”向來是整治污染的一條鐵律,但潛伏期長的土壤污染,找不到“債主”的情況會非常多,“至少農民不該為此買單,政府必須負起責來。”在多地農村調查研究過土壤污染問題的陳同斌對此感受很深,“農民本身已經是受害者,而且是弱勢群體,政府很有必要設立土壤修復專項資金。”
環保部透露,中國將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等試點。
陳同斌目前正在研究的是利用超富集植物的特殊富集功能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屬。他說:“眼下,國外同樣缺少可供借鑒的大規模農田土壤修復的成功經驗。成本低、能耗少、可操作性強、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綠色修復技術,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他表示,目前看,利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所建立的植物修復技術已具備這些特點,而且已經在廣西、云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開始示范推廣。
在國務院的規劃中,土壤環境保護已經被作為一項長期目標來規劃。最新提出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這條被陳同斌稱為“從一株草開始的土壤修復之路”,在中國才剛剛起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規范重點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環境影響評價技術......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一般檢測的環境、容器、試劑都是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1、環境污染儀器室的有害氣體、氣溶液、灰塵等等都能造成污染,影響檢測結果,這種污染很難校正。因此,儀器室與其他實驗室應隔離,保持清潔,儀器室內應安裝空......
2024年5月17日,《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二十周年之際,第十八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第十八屆POPs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設有大會報告......
細胞抑制劑會對水生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癌癥是最令人擔憂的全球疾病之一。2020年約有100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到2040年,癌癥新增病例將增至2950萬例。......
4月16日,微知卓創始人兼核心技術發明人惠利健團隊與杭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合作,在高影響力的學術期刊NatureGenetics雜志上發表了兩篇題為“Aspatiotemporalatlaso......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的科研團隊近日在干旱區綠洲農田土壤碳庫與養分儲量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該研究不僅揭示了荒漠開墾后農田土壤碳庫和養分庫在長期耕作措施下的變化模式,還提出了促進綠洲農業可......
互花米草是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的草本植物,近年來迅速入侵中國海岸線。其中,約93%的入侵區域為泥灘地。通常認為,互花米草入侵對濱海濕地造成負面影響,但對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尚不明朗。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