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4-06 16:32 原文鏈接: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側記

       6日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春寒料峭。一顆“新星”搭乘一支“利箭”呼嘯而去。

      接下來的半個月,“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好比一所“流動實驗室”,將在距離地球數百千米外的高空邊飛行、邊實驗。

      火箭騰空的剎那,“實踐十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心緒難平。為這一刻,他等了近10年。

      以1971年3月成功發射的“實踐一號”為開端,中國的“實踐”系列衛星次第沖天、陣容強大。但在“實踐十號”以前,“實踐十一號”“實踐十二號”均已登臺亮相。

      “我們為‘實踐十號’準備了10年。”胡文瑞說,“實踐十號”的總體負責者一度更換。最終,科學家們從200余項科學申請里遴選出19個科學實驗載荷,等待去太空“實踐”。

      同樣等待了10年的,還有衛星系統及衛星平臺的研制者,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的專家。

      “我們已有10年沒有把返回式衛星送上太空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究員、“實踐十號”工程總設計師唐伯昶慨嘆。

      唐伯昶說,返回式衛星曾是開創中國航天遙感事業先河的“功勛星”。在空間信息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時候,必須采用“相機上天拍照、返回獲取資料”的方式。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他們累計研制了涵蓋普查、攝影測繪、詳查及空間育種等方面的6型24顆衛星。

      隨著中國在天地間建起“信息高速路”,返回式衛星發展式微。最近一次發射是2006年時的“實踐八號”。

      “十年磨一劍”。唐伯昶興致勃勃地說起“實踐十號”的創新點,比如采用小發動機作為推進系統的推力器,改用國際接軌的數據管理系統,增設流體回路控溫技術,使溫度在700攝氏度的控件材料實驗設備與溫度僅有36攝氏度左右的生命科學實驗設備“和諧共處”。

      他們說,返回式衛星成為空間科學目標賴以實現的平臺,依托空間科學目標,返回式衛星“煥發新春”。

      如今,“實踐十號”順利入軌,科學實驗“好戲連臺”,一批科研成果或將由此產生。十余天后,回收艙段將攜帶部分實驗樣品重返地球,著陸場預定區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那片廣袤的土地,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聞名。

      “實踐十號”將研究并揭示微重力和空間輻射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及生命運動規律。此前,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已在浩渺宇宙捕捉高能粒子。此后,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將在2016年陸續出發。

      中國的空間科學衛星,與不斷突破的航天技術,正在九霄云外共同譜寫“航天強國夢”。

    相關文章

    在植物適應空間飛行微重力環境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光合與環境生物學實驗室研究員蔡偉明研究組在iScience上在線發表題為Pectinmethylesterasegene AtPMEPCRA ......

    我國完成一微重力環境技術試驗系國際首次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科研人員6月13日在瑞士杜本多夫,利用歐洲失重飛機成功完成了微重力環境下陶瓷材料立體光刻成形技術試驗,這在國際上是首次,同時完成我國首次金屬材料微重力環......

    “實踐十號”微重力下的新科研

    “實踐十號”衛星在軌模擬圖。中科院供圖“實踐十號”是專門用于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空間實驗的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衛星于2016年4月6日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成功,整星在約250千米高度的近地圓軌道運行......

    模擬微重力對輻射誘導個體間信號通訊作用研究中獲進展

    深空載人飛行是航天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實現人類在外太空長期駐留就必須建立良好的生命生態保障系統。植物能夠提供食物、氧氣和水的循環利用,是空間生命生態保障系統的核心組成。為了應對空間粒子產生的輻射損傷,植......

    模擬太空微重力系統條件對合作及攻擊行為的影響

    回顧21世紀,從我國第一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及著陸,到神舟六號、七號及九號飛船的搭載人數遞增至三人,任務難度逐漸增大,中國星辰大海的航天事業正猛速推進。伴隨著宇宙停留時間和停留人數的增加,......

    天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展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4月20日19時41分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行任務中,主要開展了哪些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4月19日,新華網在海南文昌采......

    技生所空間微重力與輻射效應耦合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空間粒子輻射對人體的健康風險日益得到關注。微重力是空間最為重要的極端環境條件之一,研究其對空間輻射旁效應和適應性反應的調控過程和機制對空間輻射危害性的正確評估和防護有重要的......

    新一代微重力測量儀成功用于實踐十號

    4月24日,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510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由該所研發的微重力測量儀、雷達應答機、熱控對流風扇等24臺實踐十號星上產品經過飛行試驗,全部工作正常、性能穩定。其中,微重力測量儀首次......

    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科學家做到了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深入,未來人類能否在太空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空間微重力和輻射等特殊環境會不會對生殖造成不良影響?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明確回答這些問題。為了解開這些疑惑,4月6日發射的我國實踐十號返回......

    我國成功進行首次微重力條件下的3D打印試驗

    記者4月13日從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利用拋物線飛機成功進行了首次微重力環境下的3D打印試驗。這為未來把3D打印機搬上太空、為空間站提供后勤補給等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和經驗。據......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