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多圈層間相互作用及氣候變量監測,滿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氣象保障服務需求。
這是繼2022年11月,中國氣象局宣布設立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之后新增的又一個國家氣候觀象臺,也是第27個國家氣候觀象臺。其空間布局由地面氣象觀測網、邊界層觀測網、生態氣象觀測網、大氣成分觀測網、衛星遙感觀測網等組成,包含“一主八輔”的主站和容城、安新、新安北堤、淀區、寨里、周莊、董莊、七間房等8個輔站。
雄安新區地處華北腹地,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南臨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在該區域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推進建設由氣象大腦、氣象物聯網、氣象觀測基準網、氣象感知泛在網(一腦三網)組成的智能化、網絡化、一體化類生命體的智能氣象觀測網絡,將助力城水林田淀生態系統治理,推進城市碳排放和生態系統碳匯定量監測,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態專業氣象服務模式。
河北省氣象局同時印發《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發展方案(2022—2025年)》,明確該觀象臺的建設方向和時間規劃。
未來四年,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聚焦地空天一體化綜合觀測、基于數值預報需求的適應性觀測試驗、非均勻下墊面邊界層結構和湍流特性以及物質能量交換、高速城市化對天氣氣候與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展開研究,推進建成國內領先的研究型業務平臺、智能高效的生態與氣候服務平臺、協同創新的科研合作平臺、開放包容的人才培養平臺。計劃到2025年,具備地面氣象、氣候系統多圈層及大氣垂直立體等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建成國家級氣象觀測設備和觀測技術創新的示范基地、大氣邊界層監測要素智能化加工分析平臺,大氣邊界層、城鄉環境生態和碳循環、天氣氣候、氣象智能協同觀測等領域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智慧氣象對智能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及評估能力達到國際領先。
6月7日,河北的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副校長馬國偉走進雄安新區調研。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雄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田金昌,雄安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路立營與韓旭一行舉行工作會談。雙......
2023年3月30日,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創新應用技術指導委員會在深圳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技術專題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研討會上,部分試點單位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介紹了智慧監測優秀案例,分享了......
18日,從雄安新區首屆科技·人才·創新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雄安新區著力打造有雄安特色的人才政策服務工作體系,形成引才聚才的強大合力,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5萬名。據介紹,雄安新區首屆科技·人才·創新......
近日,中國氣象局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多圈層間相互作用及氣候變量監測,滿......
有這么一個地方地處華北腹地,距北京、天津各100公里被國家定位“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它,就是雄安新區!1月7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通知,宣布在河北雄安新區設立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設......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進行,重點片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雛形全面顯現,這里正系統謀劃中國式現代化雄安場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
在16日舉行的2022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數字雄安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雄安新區應做好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為中國、為世界的數字經濟發展打造高質量的樣板工程。對于雄安新......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征集科技創新支撐雄安高質量發展科研儲備任務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支持雄安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建設,切實調動優勢創新資源向雄安集聚支撐高質量發展,帶動雄安各類創新主體創新能力實......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征集科技創新支撐雄安高質量發展科研儲備任務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支持雄安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建設,切實調動優勢創新資源向雄安集聚支撐高質量發展,帶動雄......
究竟哪些北京高校,將前往雄安?隨著各校“十四五”規劃陸續出爐,最終的答案正逐漸浮出水面。12月2日,北京郵電大學發布“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大力推進基本條件建設,按照教育部建設部署,推進雄安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