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0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健康所劉青松研究員、劉靜研究員團隊在納米遞藥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發一種新型的納米遞藥系統,為藥物穿上“納米戰衣”,有助提升藥效。
當前,新藥研發的成藥性面臨巨大挑戰,統計顯示90%的候選藥存在水溶性問題,從而引發口服吸收差、療效不佳等成藥性問題,也導致注射給藥面臨巨大挑戰,嚴重限制了候選藥物的臨床轉化。
近年來,以納米晶和脂質體為代表的新型納米制劑發展迅速。納米晶可提升藥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且具有高載藥量的優勢,但納米晶存在穩定性不佳和藥物非受控釋放等問題;脂質體作為發展最為成熟的納米遞藥系統,具備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具有高穩定性及表面易于功能化等優勢,但對于水溶性差的藥物的載藥量非常有限(通常低于10%)。兩者各自的缺陷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臨床應用和轉化。
針對這些問題,研究團隊整合納米晶和脂質體各自的優勢,將疏水性藥物納米晶顆粒載入脂質體親水內核,設計并發展了一種新型的核-殼型納米晶@脂質體雜化納米遞藥系統,它具備高載藥量、高穩定性、表面功能化和腫瘤組織/細胞靶向性等優勢,有效克服了納米晶和脂質體各自的不足。
研究團隊將設計構建的這一遞藥系統應用于一種自主研發的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候選藥物CHMFL-ABL-053,并制備了高載藥量、高穩定性及腫瘤組織靶向性的053納米晶@脂質體納米藥物。體內生物實驗顯示,該藥物在大鼠體內的半衰期顯著延長,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上的藥效顯著提升,腫瘤抑制率由原藥的48%提升到98%,腫瘤基本消退。
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發布一批政府采購意向。此批采購意向包括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分析儀、數字PCR儀等多臺儀器設備,總預算達2644.6萬元,預計采購時間為2025......
“空天海地的網絡建設,信息世界感知力、通信力以及智算力的建設,迫切需要高端、新型的硅基芯片。然而‘自上而下’的光刻技術制造方式已經接近物理極限。”在日前舉行的香山科學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說,全......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SangminLee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avidBaker合作,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模擬病毒的復雜結構,開發了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相關研究成果......
11月30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植物保護學院何林教授團隊成員錢坤教授通過將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酯負載到金屬有機骨架上,成功研發出EB@PCN-222@HA新型控釋納米農藥。這種農藥具有緩控釋相結......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瀟、聶廣軍團隊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恒樑團隊合作,基于DNA納米技術構建了形狀和大小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非常相似的定制納米疫苗,設計并構建了具有不......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李煒研究員團隊研制出一種角度非對稱光譜選擇性熱發射器(AS發射器)。AS發射器不僅具備高效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而且能夠巧妙地減少吸收來自大氣和高溫地面的熱輻射......
近日,一項發表于《納米級進展》的新研究稱,科研人員將比人類頭發細200倍的“意大利面”細絲編織成繃帶,可幫助預防傷口感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AdamClancy研究團隊制備了一種由面粉和甲酸(常見食品......
近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遴選全球高校、研究機構和商業組織中對所在研究領域具有重大且廣泛影響的頂尖科研人才。來自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家機構的6636名科學家入......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趙瀟、聶廣軍團隊與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王恒樑團隊合作,基于DNA納米技術構建了形狀和大小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非常相似的定制納米疫苗,設計并構建了具有不......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教授陳念永團隊在《納米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細菌可以通過多種策略與納米材料偶聯,在抗腫瘤治療中發揮多種作用。腫瘤生物學復雜性和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癌癥治療方法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