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5-03-05 19:21 原文鏈接: 中國科大實現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與量子密碼重點實驗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成功構建了105比特(包含105個可讀取比特和182個耦合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實現了對“量子隨機線路采樣”任務的快速求解。與現有最優經典算法相比,“祖沖之三號”處理量子隨機線路采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5個數量級,超過谷歌2024年10月公開發表的最新成果6個數量級[Nature 634, 328 (2024)]。這一成果是我國繼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實現超導量子計算體系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 [PRL 127, 180501 (2021), Science Bulletin 67, 240 (2022)]后,再一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紀錄。相關論文于北京時間3月3日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image.png

      祖沖之三號芯片示意圖。105個可讀取比特和182個耦合比特集成在同一個芯片上執行量子隨機線路采樣任務

      “量子計算優越性”驗證了量子計算系統能夠超越傳統超級計算機的可行性,是量子計算具備應用價值的前提條件,也是當前一個國家量子計算研究實力的直接體現。在這一方面,中美是目前國際第一方陣,呈現交替領先的態勢。

      2019年,谷歌率先宣稱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谷歌53比特“懸鈴木”處理器在200秒內完成的隨機線路采樣任務,用當時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需要約一萬年。但在2023年,中國科大演示了更先進的經典算法,用1400余塊A100 GPU僅需約14秒即可完成同樣的任務;如果用“前沿”超算并配備更大的內存,則預計只需1.6秒即可完成,因此谷歌當時的“量子計算優越性”宣稱已被中國科大推翻。

      以最優經典算法為比較標準,國際上首個被嚴格證明的量子計算優越性由中國科大于2020年在“九章”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上實現;而超導體系首個被嚴格證明的量子計算優越性由本研究團隊于2021年在“祖沖之二號”處理器上實現。2023年,中國科大研發的255光子“九章三號”量子優越性超越經典超算16個數量級。2024年10月,谷歌67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懸鈴木”量子優越性超越經典超算9個數量級。

      研究團隊在66比特“祖沖之二號”的基礎上,大幅提升了各項關鍵性能指標,實現了105個數據比特、182個耦合比特的“祖沖之三號”,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達到72μs,并行單比特門保真度達到99.90%,并行兩比特門保真度達到99.62%,并行讀取保真度達到99.13%,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測試其性能,團隊在“祖沖之三號”系統上完成了83比特32層的隨機線路采樣,以目前最優經典算法為比較標準,計算速度比最強超算快15個數量級,也超過去年十月谷歌公開發表的最新成果6個數量級,為目前超導體系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

      量子優越性是量子計算強大性能的綜合體現,是近期應用探索和實現可拓展量子糾錯的基礎。在“祖沖之三號”取得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后,團隊正繼續開展量子糾錯、量子糾纏、量子模擬、量子化學等多方面探索。“祖沖之三號”采用二維網格比特排布芯片架構,直接兼容易于實現規模化拓展的表面碼量子糾錯算法,目前團隊正基于“祖沖之三號”開展碼距為7的表面碼糾錯研究,已取得良好進展,并計劃進一步將碼距擴展到9和11,為實現大規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縱鋪平道路。

      審稿人高度評價這一工作,認為這一工作“構建了目前最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benchmarking a new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computer, which shows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是對此前66比特處理器(祖沖之二號)的重大升級”(“a significant upgrade from the previous 66 qubit device”)。鑒于該項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美國物理學會同期在《物理》(Physics)雜志上特別刊發觀點論文,深入解讀并重點介紹了該研究的創新之處與重要意義。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安徽省、山東省以及上海市等的支持。

      論文鏈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4.090601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實現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與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河南省量子信息與量子密碼重點實驗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等單......

    量子計算新突破!國盾量子直接參與研發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成功構建105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處理量子隨機線路采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國際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千萬億倍,再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

    “貓量子比特”實現容錯量子計算新突破

    美國亞馬遜云科技量子計算中心團隊在25日《自然》雜志的一篇論文中,演示了容錯量子計算的新突破:一種對硬件需求更低的量子糾錯系統。這一系統使用了“貓量子比特”(cat qubits),其創新設......

    北京市級政府引導基金領投!量子計算產業鏈長企業玻色量子獲A+輪融資

    近日,量子計算產業鏈長企業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玻色量子”)完成A+輪融資。此次融資由北工投資管理的北京市級政府引導基金——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簡稱“高精尖實體化基金......

    多處理器分布式量子計算實現

    繼加拿大Xanadu量子技術公司開發出全球首臺可擴展光量子計算機原型后,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又展示了一項關于分布式量子計算的重要突破,使得量子計算更加接近于大規模的實際應用。他們通過使用光子網絡接口成......

    離子阱量子計算實現雙碼糾錯

    來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和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在離子阱量子計算機上使用兩種不同的量子糾錯碼實現了一組通用量子門。也就是說,利用新方法,量子計算機將能有效抑制錯誤,從而更有效地進行無錯誤計算......

    2025年,哪些全球重大科技進展值得期待?

    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進步。從量子計算到生物技術,從太空探索到綠色能源……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大幅提高了效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機遇,給社會、經濟以及人類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展望新的一年,科技領域有許......

    中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成立

    合肥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揭牌成立,這是中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研究院由蚌埠醫科大學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源量子”)聯......

    中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成立

    中新社合肥12月8日電(記者張俊)合肥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揭牌成立,這是中國首個量子計算與數據醫學研究院。研究院由蚌埠醫科大學與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

    AI解碼器“阿爾法量子比特”大幅提升量子計算錯誤檢測精度

    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布了谷歌“深度思維”團隊的人工智能(AI)成果:一款名為“阿爾法量子比特”(AlphaQubit)的AI解碼器。這款解碼器能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檢測量子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且在1......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