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4 14:31 原文鏈接: 中國科學家呼吁開展第三極水循環研究

      1月3日,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學家、泛第三極環境變化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絲路環境”專項)首席科學家、第三極環境(TPE)國際計劃主席姚檀棟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題為《冰崩威脅亞洲水安全》的科學評論文章,旨在闡明第三極地區正在經歷的加速水循環過程及其影響和建立系統的氣象—水體穩定同位素觀測網的重要性,呼吁全球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投身到第三極水循環研究中,構建聚焦水問題的觀測和地球系統模型新體系,服務于亞洲水塔和絲路地區的水安全戰略和水資源管理。

      文章分析了氣候變化對“第三極”固態水庫的威脅及其對該區域河流、湖泊變化的影響,強調了在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地表水氣穩定同位素觀測網的基礎上,繼續沿西風—季風傳輸路徑拓展高精度三維(地表至高空)水氣穩定同位素觀測的重要性。為了清楚認識該區域水循環,服務于“一帶一路”國家綠色發展,在“絲路環境”專項和STEP的支持下,TPE國際計劃和青藏高原所致力于在泛第三極地區沿西風—季風傳輸斷面建立氣象和三維水體穩定同位素觀測網絡,并在3個熱點地區:帕米爾山脈(西風主導)、喜馬拉雅山脈(受印度季風影響)和橫斷山脈(東亞季風盛行)開展海拔、大氣環流和水氣相互作用的加強觀測研究,同時,推動適用于全球和區域氣候模型的數據共享,研發能夠實現第三極多圈層相互作用的新一代地球系統模型,以評估人類活動和氣候減緩策略的區域影響,從而幫助社會各群體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和適應策略。

      文章呼吁全球從氣候學到社會科學的多學科科學家必須通力合作,科學應對全球變暖在第三極的鏈式影響和響應。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038/d41586-018-07838-4

    相關文章

    水文模型追蹤青藏高原東北部流域融雪水文過程

    山區積雪是全球水循環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其特殊的物理特性對土壤凍融循環、流域水文過程、植被物候、農田灌溉和水力發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作為天然的固體水庫,積雪是中高緯度地帶和高海拔山區水資源的重要組......

    水循環塑造新生代哺乳動物地理分布

    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發現,新生代顯著的全球性氣候事件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哺乳動物在此環境背景下經歷了由古老類群為主向現代類群為主的轉變。這種轉變受到......

    青藏科考:勇攀地球第三極科考高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探秘青藏高原,了解巍巍珠峰,對揭示環境變化機理、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在拉薩啟動。2022年......

    高晶:在青藏高原上追尋水的蹤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272.shtm已持續五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下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今年開啟了&l......

    中國科學家建立全球首個冰川微生物數據庫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和“亞洲水塔”。除南北極外,它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分布區,現有冰川2萬條以上,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里,也是我國及亞洲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的源頭。青藏高原冰川是微生物的......

    “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

    (東西問)孫發平:“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中新社西寧4月22日電題:孫發平:“世界第三極”能為實現“雙碳”目標做些什么?中新社記者潘雨潔今天是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張周平委員支招“地球第三極”探寶

    具備世界級優良天文臺址的發展前景,綜合開發利用百萬億元人民幣計鹽湖礦產資源,清潔能源發展條件“風光無限”。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周平建議,應充分挖掘“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資源優勢,打造國際一流天......

    對流解析模式對青藏高原大氣水循環過程的模擬增值

    如何提高大氣水循環的模擬能力是氣候模式研發領域的挑戰性問題,這一問題在青藏高原地區尤為突出。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其降水對局地和下游的生態及環流有深遠影響。然而,當前氣候模式對青藏高原的降水模擬......

    研究揭示降水變率將隨氣候增暖而增強

    隨著氣候增暖,大氣持水能力增加,全球水循環將持續增強。在全球尺度上,表現為總降水量增加與降水極端性增強。降水變率的變化是水循環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界卻鮮有關注。降水變率是指降水事件可能的波動或振蕩......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咸淡差異加劇水循環加速

    “海水是咸的”雖是眾所周知,但全球海洋鹽度長期空間如何變化需要科學家持續監測研究。由中國科學家聯合瑞士、美國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海洋鹽度數據結果顯示,海洋咸、淡差異加劇,全球水循環加速。這一氣候變化和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