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9日電(記者岳冉冉)中科院科學家用四年時間通過獼猴實驗,揭示了肥胖導致糖尿病原因,印證了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生理學-內分泌及代謝》上。
糖尿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2015年,全球有4.15億糖尿病患者,而中國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國。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梁斌介紹,目前關于肥胖與糖尿病的研究,大部分使用嚙齒類動物,并不能很好地模擬人類糖尿病。而非人靈長類動物如獼猴與人類的遺傳背景和生理結構更為接近,是研究人類糖尿病的極佳動物模型。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歷經四年時間,從2000多只獼猴中成功篩選出一批自發性肥胖獼猴和自發性糖尿病獼猴,通過觀察發現,這些獼猴的生理生化指標和人類肥胖、糖尿病非常接近。隨后,研究團隊對這些篩選的獼猴肝臟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自發性肥胖獼猴肝臟出現脂肪肝,脂肪酸氧化途徑和脂肪合成途徑明顯上調,這與人類脂肪肝的表型十分類似;而在糖尿病獼猴的肝臟上,參與氧化磷酸化途徑和支鏈氨基酸降解途徑的蛋白表達明顯上調。糖尿病獼猴出現肝損傷,可能是由于肝細胞線粒體功能受損,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從而加速了肝細胞的凋亡。
“也就是說,由肥胖轉為糖尿病過程中,肝臟能量代謝出現從脂肪積累到支鏈氨基酸降解的轉變。”梁斌說。
2023年10月10日,諾和諾德宣布,由于司美格魯肽治療合并腎功能不全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腎病的三期臨床試驗FLOW的療效表現出色,該研究已提前終止。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IDMC)對中期數據進行了評......
一天三餐地用藥,皮膚上永遠有針眼,是許多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長期忍受的痛苦。或許也有人想過,能否聽聽歌就把藥用了呢?在本月的《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蘇黎世的研究人員首次開發出了一種全新用藥方法——餐......
近期,《內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一項來自布萊根和婦女醫院科研團隊的新研究,科學家們分析了6萬余名美國女性的數據,發現晚睡型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相對早睡型人高出72%。雖然這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不良生活方......
一種有希望治療Ⅰ型糖尿病的方法是植入可產生胰島素的胰島細胞,這可使患者免于頻繁注射胰島素。然而,一旦細胞被植入,它們最終會耗盡氧氣并停止產生胰島素。為解決這一難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設計了一種新的......
近日,35歲小伙小聞(化名)上班時突然什么都看不到,被同事們攙扶到醫院就診,醫生發現小聞雙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導致雙眼失明。小聞的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還能通過手術恢復視力,而造成小聞失明的病因就是糖......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長夜漫漫,你在熬夜的時候是否經常餓意襲來,這時候點一頓夜宵美美的吃一頓,簡直是人間一大爽事啊。但是,你當下是快樂了,殊不知,你的健康危害卻正在增加了。本來熬夜對身體已經是一大kill了,你在熬夜的同時......
香港大學(港大)20日公布,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甲福明(二甲雙胍)有助抗老化。港大醫學院表示,甲福明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線藥物,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甲福明除了可穩定......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糖尿病級別的葡萄糖濃度,會在1小時內強烈破壞p53的穩定性眾所周知,糖尿病是癌癥的風險因素。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會增加許多類型癌癥的風險。然而,糖尿病促進癌癥發......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5.4億人。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之后影響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國,成年人有超過1.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