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
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其中一個,不僅能影響線粒體本身形態的生長,還能夠顯著延長昆蟲和線蟲的壽命。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衰老》。
“通過全球壽命基因數據庫比對,我們發現該長壽基因是國際上第8個具有廣泛延長動物壽命的新基因。”論文通訊作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沈星星說。
“遠程”操控線粒體的核基因
線粒體主要負責細胞的能量供應,是我們細胞內的重要成員。隨著年齡的增長,線粒體功能往往會逐漸衰退。鑒于線粒體與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如何保持線粒體功能的穩態至關重要。
“線粒體是一種很特別的細胞器,根據內共生理論,線粒體源自一種古老的α-變形菌,這種細菌被一個原始的真核細胞吞噬,但并未被消化,而是與宿主細胞形成了共生關系”論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學博士生陶妹說,“線粒體內部至今仍然保存著屬于自己的DNA,但同時,線粒體也受到細胞核內DNA的調控。線粒體與細胞核之間建立的相互交流和協作的穩定關系,就叫協同演化。”
“我們可以把這種協同演化模式理解為,有兩輛汽車以相同的速度并行行駛在道路上,彼此的速度變化緊密同步,一方的加速或減速會立即反映在另一方上。”沈星星解釋,“但以往科學家的目光大多集中在線粒體本身,我們則是轉換視角,將關注點放在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細胞核上。”
于是,研究團隊綜合了演化生物學、計算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等多個交叉學科,系統性地挖掘“遠程”操控線粒體進化的核基因。
結果發現,有75個核基因與線粒體基因展現出顯著的協同演化模式,它們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功能,包括端粒維持、核糖體生物發生、線粒體功能和DNA修復,而這些功能都與生命衰老和疾病顯著相關。
研究團隊還挑選了其中四個核基因——CG13220, CG11837, Nop60B和CG11788,在果蠅體內進行了基因活性降低的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這四個基因的活性降低均導致了線粒體形態的異常。
“延年益壽”全新基因
沈星星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生物體看成一臺計算機,線粒體相當于電池,而細胞核就是CPU。“一臺計算機的待機時間不僅與電池容量大小有關,也與CPU處理策略有關。”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改變這些核基因的活力是否會影響動物的壽命?
讓研究團隊驚喜的是,他們在四個核基因中發現了一個特別的存在——CG11837,不僅能夠影響線粒體形態,它的活力還與動物的壽命長短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
為了尋找可靠證據,研究人員首先在六種不同的動物中進行了CG11837基因敲降實驗,包含褐飛虱、果蠅、斯氏按蚊和秀麗隱桿線蟲等。結果顯示,在所有研究的動物中,降低CG11837基因的活力就會顯著縮短它們的壽命,幅度在25%至59%之間。
敲降基因會縮短壽命,反之,激活基因是否可以延長壽命?為此,研究人員又在果蠅和線蟲中進行了該基因的過表達實驗。結果顯示,這兩種動物的壽命均顯著延長,幅度達到12%至35%。
這一發現促使研究人員思考,該基因是否也能延長人類的壽命?于是,他們對人類離體細胞進行了實驗,發現激活CG11837基因能夠提升抗衰老能力30%。“這一系列研究證實了CG11837基因在動物中具有廣泛的長壽效應。”沈星星興奮表示。
對于這項研究,《自然—衰老》三位匿名評審專家指出:該研究方法獨特且新穎,從線粒體基因組—核基因組之間的共進化角度出發,打破了傳統思維上的局限,挖掘到功能非常保守的新長壽基因,對衰老研究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而在談到該研究成果的應用前景時,除了可以研發基于CG11837基因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來延長人類健康壽命,主要從事昆蟲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沈星星還提到,在農業領域,該基因可以成為控制害蟲的新靶點,進而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實現環境友好的綠色防控;在公共衛生領域,可以通過干擾該基因表達來縮短蚊蟲等傳播疾病媒介的壽命,從而降低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的傳播風險,為蚊媒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4-00641-z
敲低CG11837基因后,黑腹果蠅脂肪體中線粒體的形態變得異常,呈現碎片化和聚集成簇的特征。圖中藍色為細胞核,綠色為多個線粒體,線粒體包圍形成的黑色孔為脂肪滴。沈星星課題組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抗衰老研究重磅成果:科學家首次報告了促炎蛋白IL11在動物中的衰老效應。研究發現,抑制該蛋白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狀況,顯著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近25%。目......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衰老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促炎蛋白IL-11(一種介導炎癥的信號傳導蛋白)在小鼠中的衰老效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抑制該蛋白能......
科學家對英國、歐洲和美國的數百人進行DNA檢測,發現了與神經發育障礙(NDD)相關的基因突變。圖片來源:英國《衛報》網站 包括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基因......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
衰老與多種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癌癥、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這些疾病導致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醫療支出增加,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如何延緩衰老、延長健康壽命就顯得至關......
基因組DNA是生命的藍圖,對基因組DNA實現任意尺度的精準操作代表對生命藍圖進行修改繪制的底層能力,是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現了基因組單堿基和短序列尺度的......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并審議通過了備受矚目的《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這一舉措對于推動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細胞與基因療法行業,有望因此迎來全......
7月3日,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中信湘雅-華大DCSlab”科研實驗平臺,推動基因組學、基因檢測、輔助生殖技術及精準醫療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簽......
代謝重塑是應激狀態下腫瘤存活的一種方法。然而,仍不清楚結直腸癌代謝重塑的分子機制。黑素細胞增殖基因1(MYG1)是一種3′-5′RNA核酸外切酶,在線粒體功能中起關鍵作用。 2024年6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