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施松濤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團隊合作,揭示硫化氫介導的蛋白硫巰化修飾調節免疫穩態機制。12月18日,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于《細胞代謝》。
《細胞代謝》雜志2024年第一期的封面。
細胞凋亡過程中,可釋放一類特殊的細胞外囊泡,稱之為凋亡囊泡,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會導致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衰老和腫瘤等。硫化氫對機體骨穩態和免疫穩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于細胞凋亡和硫化氫氣體之間的內在相互聯系尚未見報道。
該研究綜合利用細胞凋亡缺陷的MRL/lpr和Bim-/-小鼠模型發現:細胞凋亡缺陷引起機體多器官硫化氫水平的降低,繼而證實細胞凋亡是機體硫化氫氣體的重要來源。機制上,通過硫巰基化修飾的定量蛋白組學篩選出硫化氫作用Th17細胞的關鍵靶點硒蛋白15(Selenoprotein F,Sep15)以及其修飾位點C38。利用位點突變技術構建Sep15C38A T細胞,發現硫化氫抑制Sep15C38A Th17細胞分化的作用減弱。
本次研究提出“凋亡產氣”新概念:細胞凋亡是機體硫化氫的重要來源,細胞凋亡來源的硫化氫可以通過硫巰化修飾關鍵蛋白從而抑制Th17細胞異常分化;并首次提出“凋亡傳承”新形式:凋亡囊泡能夠傳承細胞產硫化氫的能力,且該能力與凋亡囊泡治療紅斑狼瘡疾病的療效相關。“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象征著細胞凋亡過程中的傳承新機制,以此為喻意的藝術圖片被選為《細胞代謝》雜志2024年第一期的封面。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教授施松濤、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暢為本文通訊作者,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博士后歐乾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喬新華、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博士生李政詩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該項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珠江人才”創新團隊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項目(B類)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細胞凋亡(Apoptosis)和細胞焦亡(Pyroptosis)等自然死亡途徑具有雙重作用——它們通過抑制或刺激炎癥來消除有害細胞,并調節免疫系統。在靶細胞中觸發特定細胞死亡程序的合成蛋白回路同樣可以......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施松濤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團隊合作,揭示硫化氫介導的蛋白硫巰化修飾調節免疫穩態機制。12月18日,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于《細胞代謝》。《細胞代謝》雜志202......
硫化氫(H2S)是機體第三類氣體信號分子,對機體骨穩態和免疫穩態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凋亡過程中,可釋放一類特殊的細胞外囊泡,稱為凋亡囊泡。凋亡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會導致嚴重的自......
2015年初,英國格拉斯哥大學StephenW.G.Tait團隊報告了一個不同尋常的發現。當他們將新型成像系統對準低劑量細胞凋亡劑處理的細胞時,他們意外地發現,標志著細胞要快速死亡的“線粒體外膜透化”......
10月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周溪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
高致病性的冠狀病毒感染會引致嚴重的細胞凋亡,但細胞凋亡對于冠狀病毒的致病性所產生的生理病理意義至今仍未得到清楚闡釋。展開對冠狀病毒致病性以及相關宿主通路的研究,對于解釋致病機制以及闡釋病毒性感染的進程......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但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干預措施。神經退行性疾病(ND),比如阿爾茲海默癥(AD)和漸凍癥(ALS),有幾個重要的病理特征:一是小膠質細胞介導的神經炎癥;二是神經......
作為一種傳統中藥,靈芝的不少藥用機理還需要通過科研闡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黃青研究員課題組在靈芝抗癌藥理研究方面取得新發現,靈芝酸可以誘導食管鱗癌細胞凋亡和自噬性細胞死亡。圖片......
蛋白質的合成水胞內和胞外兩方面信號調控。其中,在翻譯起始時,eIF4F對信使RNA的識別并形成三元復合體(ternarycomplex,簡稱TC)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1,2】。在壓力信號下,TC的成......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物病原與免疫創新團隊首次證明水貂腸炎病毒及其非結構蛋白1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該發現為進一步解釋該病毒的致病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