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起鶴,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20日9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朱起鶴
據公開資料,朱起鶴,物理化學家。主要從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1947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化工系;1951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學位;1952年冬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長期擔任物理教學工作、1978年調到高能物理研究所;1981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教授,負責創建分子反應動力學實驗室”;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起鶴曾參加核反應堆設計和多項激光應用項目。先后研制成6臺具有國際水平的利用分子束和激光的大型實驗裝置,并用這些裝置開展多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分子光解研究中,得到碘代烷烴、鹵代烯烴和酮類等分子的光解規律,并提出微觀反應機理。在團簇研究中,首次發現一類新的含氫碳團簇,并提出筒狀結構;還發現一系列金屬與硫的二元團簇,得到其組份規律、穩定性、光解規律和團簇的形成動力學。還利用飛行時間質譜和光電子能譜,研究了分子的多光子電離和解離動力學;利用時間分辨紅外發射譜,研究了自由基反應和分子碰撞中的振動能量轉移;以及利用新建的飛秒激光系統,研究了分子在電子激發態上的振動弛豫等。
我國著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原理事長白以龍研究員,因病于2024年5月9日9時2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亓魯濱第一次來到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杭州醫學所)的時候,杭州醫學所還是一片建設工地。那是2020年7月,他懷著對中國科學院首個以醫學命名的研究所的憧憬和對“人間天堂”杭州的喜愛,準備來杭......
4月29日至30日,以“踐行‘兩翼論’助力‘百千萬’”為主題的2024院士專家入百企進百校(梅州行)活動在廣東梅州舉行。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出席活動并致歡迎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
在“五一”這個禮贊勞動、致敬勞動者的節日里讓我們向每一位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締造美好未來的勞動者致以誠摯的祝福!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工作者們矢志不渝攻堅克難為我國的科技事業注入了持久的動力!以2023年中......
基礎科學是創新的源泉,只有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力,推動應用科學革命性發展。菲爾茲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被《紐約時報》譽為“數學王國的......
據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物理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催化成就獎獲得者,廈門大學教授萬惠霖先生于2024年4月28日......
近日,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激發她活力,創造新動能”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志珍在論壇發言中表示,近年來,全國......
4月27日,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關村論壇舉辦期間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基礎科學的發展不是立竿見影,一般來講要5年到10年才看......
《中國科學報》4月25日從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曹直團隊與中科合成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在多相催化劑上實現了丙烯氫甲酰化超高區域選擇性制取正丁醛。因正......
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國防科工局關于印發《2024年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要點》的通知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