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大氣光學參數建模研究團隊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并首次實現了全球大氣相干長度時空分布預測及可視化表征,豐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
據悉,該模型可為先進光電系統、天文觀測與選址、星地光通信等工程應用提供支撐。相關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國際上著名天文臺站大氣相干長度累積分布預測結果。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 供圖
大氣湍流引起的大氣折射率隨機起伏會導致光在大氣中傳輸時產生光束漂移、閃爍和抖動等現象,嚴重限制了光電系統的性能,甚至決定了光電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大氣湍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幾乎始終存在,因此有效預測大氣光學湍流及其空間分布對優化光電系統的性能至關重要。
雖然有多種探測大氣光學湍流的技術和設備,但探測試驗成本高,已有觀測技術及設備易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的局限,難以探測較大時空范圍大氣光學湍流參數。
圍繞未來光電系統的應用對廣域大氣光學湍流參數預測預報的需求,該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挖掘歷史探測數據集,融合大數據數理統計分析技術等,建立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該模型突破了探測廣域大氣光學湍流的局限,破解了預測及可視化表征廣域大氣光學湍流的關鍵科學與技術難題。
模型預測結果揭示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參數時空分布特征,指出除了在青藏高原、美洲西海岸、夏威夷群島等優秀天文臺站具有較好大氣光學湍流條件之外,在西太平洋、非洲東北部等地區同樣具有較好的大氣光學湍流條件,并且在“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還存在一個大氣光學湍流條件較好的區域。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做宇宙“焰火”的“最強瞭望者” 4月27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空間科學論壇上,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實施的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任務發布了首批在軌科學探測圖像。愛......
4月24日,湖南衡陽南岳區在南岳完小組織開展系列航天科學教育活動,慶祝第9個“中國航天日”,為12000余名青少年播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種子。南岳是一座千古人文與現代科技充分融合的名山,傳為祝融火神......
4月19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下簡稱國家天文臺)星系巡天宇宙學科研團組與國際同行合作在《通訊物理》上發表了新研究成果。科研人員發展了一套新方法,實現從星系兩點關聯函數中提取多點關聯函數,為下一代......
4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人工智能工作組發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語3.0”。“星語3.0”基于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望遠鏡陣列--Mini“司天”。這......
項目概況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企業信息光電倍增管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www.oitccas.com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4月16日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沉痛宣布,杰出的應用光學專家、學院奠基人張以謨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17日在天津辭世,享年91歲。張以謨教授從教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不僅是天津大學光學工程......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通信學會對提名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成果組織進行形式審查、初評會評、終評會評及各環節公示、意見征詢,經中國通信學會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批準,決定......
科技感滿滿的假肢不是裝飾,而是能握拳、抓取,甚至持筆寫字、握拍打球;僅靠“意念”就能驅動機械臂拿取東西,甚至操作電腦輸入信息;穿戴式的設備記錄腦電波的波動,將大腦的運轉情況以數值形式反饋……眾多科幻電......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大氣光學參數建模研究團隊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并首次實現了全球大氣相干長度時空分布預測及可視化表征,豐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據悉,......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大氣光學參數建模研究團隊近日建立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預測模型,并首次實現了全球大氣相干長度時空分布預測及可視化表征,豐富和提升了全球大氣光學湍流時空分布特征的認識。據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