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評估2024: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成人健康收益的評估,進一步證實我國清潔空氣行動所帶來的積極健康影響。PM2.5暴露濃度顯著改善大幅減少人群預期壽命損失。
生命早期暴露是《報告》研究的重點。“PM2.5暴露導致的嬰兒死亡風險高于成人,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可避免更大人群健康風險。”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薛濤表示。
避免更大人群健康風險
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第一個行動計劃),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第二個行動計劃),再到正在推進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第三個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關鍵政策對于“健康”的關注與重視一直在延續。
“目前,多種污染物被認為能夠危害人體健康。尤其是PM2.5和臭氧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被明確為獨立的健康風險因素,對人體造成不可忽視的健康危害。”薛濤表示,PM2.5是導致全球和區域疾病負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我國,自2013年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清潔空氣行動,推動空氣質量得到空前改善,帶來可觀健康效益。評估顯示,2013-2023年,綜合考慮PM2.5和臭氧的健康效應,空氣污染導致的預期壽命損失從2.8年降低至1.8年,三個階段行動計劃分別避免了0.3年、0.6年和0.1年的預期壽命損失。隨著行動計劃的分階段推進,健康改善程度有所增加,并逐步從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拓展,從人群收益分布來看也更為普惠。
“研究預測,盡管第三階段健康改善的速度有所放緩,但其健康改善的普惠度仍進一步增加。”薛濤說。
對于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可避免更大人群健康風險,薛濤解釋,PM2.5進入人體后,通過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免疫毒性等多種機制對健康產生影響。由于行為、環境和生理因素的綜合作用,兒童是受空氣污染影響的脆弱人群、易感人群。
“空氣污染對早期生命健康的影響,可從受精卵形成前后持續到兒童發育。”薛濤說。從《報告》來看,2013到2023年,PM2.5導致的妊娠期縮短有所減輕,并且新生兒健康狀況也隨之改善。清潔空氣行動使PM2.5暴露相關嬰兒疾病負擔減少了83%,顯著高于成人的33%。
帶來更普惠的社會福祉
《報告》顯示,當前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放緩,2023年的人群PM2.5暴露與第三個行動計劃目標間仍存在差距。對此,《報告》建議,未來應持續推進大氣污染精準施策、深度治理,在管住重點區域的同時也嚴防非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的污染反彈問題,并對西部內陸地區空氣質量改善成效不佳予以更大關注。
根據《報告》評估不同經濟水平地區人口規模與結構、以及不同人群因PM2.5暴露導致的過早死亡風險差異,經濟水平越高的地區,人口規模越大,與PM2.5暴露相關的成人和嬰兒過早死亡負擔絕對值也相應更高。
《報告》建議,一方面可以提升營養支持和擴大預防性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確保兒童獲得必要的健康保障;另一方面應持續推進空氣污染治理,減少兒童暴露于有害環境中的風險,推動社會福祉的普惠與提升。此外,還可以加強嬰幼兒早期健康干預機制,為兒童創造長期健康福祉。
“自2013年以來,中國實施了強有力的大氣污染治理政策,科學認識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對于既往政策評估和未來治理規劃十分關鍵。”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項目總監萬薇表示,基于此,北京大學空氣氣候健康研究團隊與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合作開展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評估”系列研究,已于2023年發布首期評估報告。本次《報告》是系列研究成果的第二期,評估了2013-2023年中國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健康效應,并對2025年達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目標帶來的健康效益進行展望,重點關注生命早期階段空氣污染暴露對健康的影響,為以健康保護為核心的清潔空氣政策提供啟示。
近日,2024中國藍天觀察論壇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評估2024:關注生命早期暴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成人健康收益的評估,進一步證實我國清潔空氣行動所帶來的......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江蘇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制定了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PM2.......
生態環境規劃編制技術導則總綱Technicalguidelineforformulatingplansforecologyandenvironment—Generalprinciples標準號:HJ1......
2024年7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7月1日—15日)全國......
2024年7月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7月1日—15日)全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為提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按照《生態環境部2024年度培訓計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主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辦的2......
今年一季度,全國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在2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這一情況。他介紹,從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來看,一季度,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
為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智化轉型,進一步規范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運行管理,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擬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智能站房試點研究。......
近日,我國一批重大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陸續展開。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是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一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先后開工,重點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
2023年海南省環境空氣質量整體處于有監測歷史以來的最好水平,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5%。海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伍曉紅介紹,2023年海南省優良天數比例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其中優級天數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