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道 過去兩年生物醫藥行業進入階段性調整期,市場融資難度加大,不少Biotech企業選擇戰略收縮,主動蟄伏“過冬”。
為了推動“春天”加速到來,國家層面也在不斷發力。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人在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蘊含新機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領域技術加快突破,綠色發展推動生產消費加速轉型,這些將催生產業變革,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
《中國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報告》分析指出,生命健康行業還是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未來五年內復合增長速度將重新回到5%以上。據上市企業不完全統計,2022年行業研發投入已經突破千億規模,由此可見生物經濟時代正式到來。
“作為局中人,我切身感受到了市場變化的快速性和挑戰性。我們需要更加靈活和創新,以適應市場的不斷演變。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更多合作和協同的機會,以共同應對行業的挑戰和機遇。”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新賽道在哪?
近年來,疊加全球經濟周期下行、地緣政治、新冠疫情、美元加息等因素影響,2021年開始狂熱的市場開始進入調整期。《中國生物醫藥投融資藍皮書》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共196家生物醫藥企業在一級市場獲得融資,總融資額達31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融資企業數量下降21.6%,融資總額下降28.6%。
資本市場遇冷下,我國醫藥行業機遇在哪里?生命科學未來產業新賽道在何方?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新藥I期臨床研究中心主任郭曄教授認為,ADC將成為一大熱門賽道,且具有較好的市場發展前景。目前,國內不少本土創新藥企研發的ADC藥物已經實現License-out,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而從臨床應用趨勢來看,預計ADC藥物未來會和各種各樣的藥物進行聯合產生較好的化學反應。
“例如,ADC藥物已經可以與PD-1進行聯合,在晚期的尿路上皮癌層面已經獲批一線適應癥,這一治療方案可以直接把化療所有的終點(ORR、PFS、OS)有效率均翻了個倍,以前臨床很少能夠看到這樣的數據,如果可以預計未來各種各樣的ADC都會與PD-1進行聯合或者在細胞治療的輔助下改變現有的治療模式,這也意味著,現有藥物的融會貫通和優化組合可能會是未來突破很重要的一個前景。”郭曄教授說。
可見,ADC有望繼PD-1之后成為下一個國產藥物的熱門品種。ADC是個復合的平臺性技術,是最近20-30年整個行業在多個方向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組合,和單產品相關的一個生物學通路有根本的差別。ADC從技術層面角度,不僅牽涉到彈頭、抗體、抗體片段,更加牽涉到payload、Linker。
華金證券分析指出,ADC作為新興大分子靶向藥物,具有相較于單藥抗體、化療等療法的臨床優勢,尤其DS-8201在乳腺癌領域實現突破后更是激發全球ADC研發熱情,且ADC聯合療法前景廣闊。目前全球已有15款ADC藥物獲批上市,在研管線高達900余項,全球ADC市場有望以30.0%的高復合增速由2022年79億美元增至2030年647億美元。國內ADC處于剛起步階段,相信未來3-5年會有一批優異的差異化產品上市,中國ADC市場有望由2022年8億元增至2030年662億元,CAGR高達72.8%。
目前市場上ADC藥物較多,不少業內人士也紛紛擔憂,后續是否會造成企業扎堆競爭、資源浪費的形勢出現。對此,上述券商分析師進一步指出, ADC藥物前期市場介入比較容易,現在的ADC藥物研發能力越來越成熟,如此也意味著留給后續進入者門檻肯定會越來越高,但如此也并不意味著后續市場空間有限。
“目前臨床存在兩大高發腫瘤,男性第一大腫瘤為肺癌,女性第一大腫瘤為乳腺癌,最近一年ADC藥物一直都會是市場熱點,不是沒有空間。相反,ADC市場太大了,有雙抗原ADC,甚至還有同一抗原,就是雙表位的ADC都在做開發,這也說明后續競爭者肯定還是會有機會。”該券商分析師說。
轉型遇挫
在選擇好賽道的前提下,也需要隨時應對市場挑戰。進入2023年,全球醫藥創新開始進入新的發展周期,特別是在資本市場遇冷、價格戰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諸多挑戰下,生物醫藥面臨較大考驗。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直言:2023年是生物醫藥產業轉型之年。
從現實情況也可以看到,目前整個醫藥醫療行業投資步入下行通道,估值陷于低位,上市公司表現跑輸大盤,未上市醫藥公司的融資亦陷入冰點。在2023年上半年全球醫藥健康領域十大投融資中,與我國有關的僅有康橋資本和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海森生物一單。該企業的專業領域為慢性病、老年相關疾病以及急重癥領域;商業模式為通過收購、License-in而非自主研發,以獲得原研藥產品在中國的所有權和商業化權益。
“資本投資放緩,一方面導致創新藥企業炮彈不充足,研發投入下降;另一方面,諸多已進入上市周期的醫藥醫療企業仍在‘扎堆’等待估值回升后掛牌上市,目前即使完成聆訊也由于估值過低無法掛牌,陷入兩難境地。”上述券商分析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除美元基金收縮、境內外上市受限、創新藥行業估值體系重構、醫藥改革及反腐仍在推行過程中等因素外,醫藥板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及商業賄賂頻被爆出,也是導致該行業市場遇冷,投資者對該板塊整體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
此外,近期多家醫藥類上市公司高管亦相繼被監察機關實施留置措施。對于單家醫藥類上市公司而言,這種事負面影響極大,不僅導致品牌形象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融資渠道被關閉,企業無法通過股權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也無法通過股票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甚至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退市。
“而接連曝出的醫藥企業惡性造假及賄賂事件,對整個醫療醫藥行業的聲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導致該板塊在和其他板塊的對比中,不僅未能發揮此前的逆周期效應,反而被投資者繼續看跌。”該分析師說,在目前的環境下,也需要及時做好應對:一方面,在醫保基金和居民均緊縮支出,且一級和二級資本市場投資都遇冷的情況下,醫藥醫療企業需保住現金流,嚴控成本支出,確保合規運營,以平穩過冬為目前的生存要義;另一方面,產品管線布局方面仍需逐步降低仿制藥占比,提升創新藥研發,“仿創結合”仍是我國醫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回暖在路上
從產業或資本角度來看,目前階段被認為是醫藥行業新周期開始,一輪泡沫以后,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真正裸泳,真正一批優秀的企業才能開始兌現成長,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公司,開始顯示出來。
青島華賽伯曼醫學細胞生物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高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確實存在不少業內人士對生物醫藥信心不足,但實際上,生物醫藥遇到的挑戰各行各業均在經歷,相比之下,房地產、鋼鐵等產業鏈受到的挑戰更大。
“現在資本市場好多停滯現象,但是未來資本市場真正支持的領域,生物醫藥肯定位列其中。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生物醫藥的調整,經歷大浪淘沙,有一些不具有臨床價值導向的企業已經在被淘汰的路上了。未來,真正能夠滿足臨床需求的產品一定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機遇。”高青認為,目前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快到達底部空間,盡管當下生物醫藥出現了融資困難的現象,但是未來走勢將會反彈,回調已經在路上。
從CXO的角度出發,ClinChoice昆翎全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甄嶺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從大環境來看,盡管疊加各種不利影響,但整體大經濟環境在發展,全人群壽命在增加,人口老齡化在繼續,而醫藥行業在任何一個成形的經濟體都會是一個支柱的產業。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現在全球新藥研發的R&D投入,基本上在2600億美元左右,過去這幾年增速約8%-9%,從現有行業信息來看,接下來的走勢依舊會維持在7%左右的增速。而在這7%的增速下,2600億投入中約有60%落在臨床階段,這是目前整個醫藥研發的特質。
“目前,盡管有些政策和監管上限制了一些創新藥的定價和未來銷售額,提高了對于沒有營收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退出的門檻,但這些都是短暫的情況。我們覺得醫藥行業接下來依舊是國內重要的一個支柱產業。中國作為第二大的全球經濟體,要趕超歐美,醫藥行業會是一個重要的領地。”甄嶺說,當前中國化藥的研發落歐美約數十年,生物制藥僅落后歐美十幾年,但是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相關行業,中國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國家層面對于整個醫藥行業的支持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從嚴格意義上來看,2015年始,中國開始真正進入創新藥的春天,而在過去近十年間,中國的創新藥走過了歐美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在這高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對于初創企業而言,我國仍然缺乏相對成熟的配套服務和支持體系。
“昆翎也是看到了這個機會,進一步擴大國內的團隊和業務,幫助本土企業做好國內臨床研發的同時,并在北美,歐洲以及東南亞積極布局助力本土企業‘出海’。從中我們也確定,一方面,國內臨床CRO還會持續發展,并且會高速發展;另一方面,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出海’,如此,高質量、有全球化視野、全球化布局的臨床CRO將會脫穎而出。盡管短期之內CRO企業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但此時也要求每個臨床CRO企業進一步優化自身運營模式,提升產業效率,保證服務質量,以贏得更多的項目,在‘寒冬’的基礎之上尋找有效的發展途徑。”甄嶺說道。
行業媒體報道,維生素A廠家大幅上調報價至600元/kg,巴斯夫維生素分配方案低于市場預期,市場購銷氛圍濃厚,目前維生素A市場價格參考290-320元/kg;國內維生素E市場價格偏強運行,主流廠家上調出......
8月19日,領先的生物制藥研發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GenedataAG(以下簡稱“Genedata”)宣布已被丹納赫(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DHR)收購,具體金額未見披露。此次收購預計將補充Danaher......
以下文章來源于川越周期 ,作者川越周期導讀:實驗室離心機就是科學儀器行業的縮影,非常有代表性。......
生命科學的發展進程與自然界生物物種進化過程類似,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由低級到高級。因此,可以把生命科學的發展進程類比為生命科學進化。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科技領域都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科......
亞洲重要的分析、生化技術、診斷和實驗室技術博覽會——第十二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2024)即將于2024年11月18-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N5&E6-......
第三屆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大會將于9月12-14日在上海奉賢召開,這次大會不僅是對過去兩年全球生物醫藥領域在逆境中堅持創新與合作的致敬,更是對未來健康產業蓬勃發展藍圖的一次展望。大會由上海市奉賢區政府......
8月6日下午,蘭州大學生命科學楊維才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儀式在城關校區西區逸夫生物樓國锠報告廳舉行,省政府副省級領導、省科協主席張世珍,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楊維才,蘭州大學黨委書記......
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集聚發展生物醫藥產業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發布,其中提到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對通過開展國際聯合臨床研究取得境外上市的藥品,按實際投入費用的30%比......
8月3日,2024年度第十七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專家評審會議在蘇州舉行。會議由評審專家委員會主任曹雪濤院士主持,委員陳曉亞院士、葛均波院士、閻錫蘊院士、魏輔文院士、董家鴻院士、郝小江院士、陳衛院士、......
VantageMarketResearch最新的全球類器官市場報告中提出,到2032年類器官市場將達到3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就在上次提及類器官時,2020年的全球類器官市場規模在5億美元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