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1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綠色化學與分子工程研究院近日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親自掛帥,擔任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另有多名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和委員。
據介紹,該研究院是中山大學又一跨學科實體學術機構,以該校化學學院為依托單位,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先進能源學院、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等單位共同參與建設。匯聚了中山大學化學、化工、材料、藥學、能源等相關學科的優勢力量,聯合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國家電子電路基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整合師資隊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促進基礎研究原始創新。
除了校長高松擔任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來自中山大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小明、以及陳新滋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南方科技大學馬大為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馬於光院士、深圳灣實驗室吳云東院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張錦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等來自10個單位的16名知名學者擔任委員。陳小明院士擔任該研究院院長。
陳小明表示,近年來,中山大學化學學科全球影響力穩步提升,在多個榜單中進入世界50強,學術人才濟濟,交叉學科公共儀器平臺和實驗室實力雄厚,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多學科資源豐富,為研究院的成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我們將圍繞信息、能源、生命、環境等領域關鍵科學問題,建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平臺。
中新網廣州9月23日電(許青青梁潔瑜張芯瑜)據中山大學23日消息,高校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聯盟第六屆年會近日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舉行,其間,中山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山大學區域國別......
“hihihi,哈哈哈,茄子茄子茄子,七喜七喜七喜,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跟著視頻指令練30遍口令,一天訓練四次,八周后,輕中度干眼患者通過“笑的訓練”能有效改善癥狀,且治療效果不亞于使用人工淚液(0.......
“隱身”百年的八角花。受訪者供圖當來到茶園山喀斯特山洞洞口,見到“消失”百年的八角花時,凡強的心情像花兒一樣明媚起來。為了尋找這種植物,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凡強和他的團隊曾大費周章卻多次無功而返......
澎湃新聞從中山大學獲悉,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黃永遠副教授,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4年8月9日在韓國首爾去世,終年37歲。公開資料顯示,黃永遠,男,1987年4月出生,浙江溫州人,2010年本......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徐可瑩6月初的一個傍晚,廣州熱得像個蒸籠。番禺區大學城近地鐵出口的一處人行道上,出現了三位青年。他們吃力地推著電動車,后座上歪歪扭扭架著一臺圓形烤爐,車把手下懸著的手提袋中不斷傳......
放化療是癌癥治療的重要手段,但隨著治療,腫瘤細胞會逐漸產生耐藥性,給治療帶來巨大挑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教授何裕隆、張常華團隊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英國癌癥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確認......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山大學原校長李岳生教授,因病于2024年6月17日在廣州去世,享年94歲。李岳生李岳生,男,漢族,湖南桃江人,1930年1月10日生。195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7月,于......
今年是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6月16日,中山大學百年校慶合作發展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山大學校友會、中山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中大校友會山東聯絡處(山東校友會)承辦。記者獲悉,繼日前......
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在6月14日召開的中國遙感應用協會2024年年會上,中山大學與武漢大學聯合參與的“我國衛星遙感在極地科考中取得重大成果”入選“2023年度遙感領域十大事件”,并排在首位。“2023......
記者5月27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鄭治坤教授團隊成功制備出高韌性、高彈性、高機械強度的二維晶體薄膜,并報告了一種利用犧牲性小分子結構導向劑導向相鄰晶疇形成編織晶界結構的制備方法,有望擴展晶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