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100大獎被譽為科技創新的“奧斯卡獎”,日前,R&D100評委會公布了2017年大獎入圍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文教授主持的“太陽光的光譜分離與光伏農業”項目入圍。R&D100是國際科技研發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大獎,今年已經是第55屆。
現代植物學研究表明,植物對太陽光能的利用效率只有1%,大量的光能白白浪費,如何更好地解決作物的光照需求與光伏發電之間的矛盾,一直是一個難題。
劉文教授領導的農業光電子研究組,依據植物對太陽光的吸收主要取決于葉綠素的光合作用原理,提出了一個更好的讓陽光兼顧農作物生長和光伏發電的創新方案。該方案采用現代光學干涉濾光原理,利用低成本塑料多層膜將太陽光中適合光合作用的光譜分選出來用于植物生長,其余大部分反射光可以用來發電,采用光學干涉濾光膜將適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太陽光精準剝離出來,總能量估計只占全部太陽直射光的10%,其余90%可以用于光伏(光熱)發電,從而有效解決了同時滿足農作物光照需求與光伏發電存在的嚴重“爭光”矛盾,還可同步解決農田干旱缺水的瓶頸問題。這一方案已獲得發明ZL授權,并獲得第43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金獎。
據了解,R&D Magazine雜志每年聘請50位各個研發領域的頂尖專家組成評委會,從全球上千件科技創新技術中,依照科技突破性、創新獨特性及應用實用性3項標準進行評選,評選出過去一年全球100項最具創新意義的商品化技術。中國科大是此次中國大陸唯一入圍的研究單位。
光熱膜材料在太陽光譜范圍內應具有良好的吸光性,可最大限度吸收太陽光;具有粗糙的多孔表面,可降低對光的漫反射率和損耗,使膜表面能吸收到更多的太陽光;在光熱膜下層設計良好的隔熱層,可降低熱量傳遞,減少能量......
基于太陽光開展能源轉化和工業生產,是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太陽光中蘊含著大量的紅外光子,這些光子不為人眼所見,且能量較低,通常難以有效轉化和利用。膠體量子點是一類溶......
韓國《亞洲經濟》發布消息稱,韓國高麗大學利用太陽光能源中的紅色光開發出將二氧化碳轉換成合成燃料的轉換技術。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領域國際學術雜志《AcsCatalysis》上。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江河清帶領的膜分離與催化團隊提出,利用不同維度納米材料的復合策略,實現對光熱膜表面微結構的調控,從而提高光捕獲效率,獲得理想的光熱蒸發效率。相關研究成果發......
R&D100大獎被譽為科技創新的“奧斯卡獎”,日前,R&D100評委會公布了2017年大獎入圍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文教授主持的“太陽光的光譜分離與光伏農業”項目入圍。R&D......
R&D100大獎被譽為科技創新的“奧斯卡獎”,日前,R&D100評委會公布了2017年大獎入圍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文教授主持的“太陽光的光譜分離與光伏農業”項目入圍。R&D......
一名工人正在清潔房頂上的太陽能板。天臺太陽能板的鋪設增加了消防救援的難度。目前屋頂上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已經在全美得到普遍推廣,但據《基督教箴言報》報道,這種做法或增加了消防救援的難度,太陽能產業正與消......
據報道,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全新的水分解技術——用太陽光有效地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新方法有望為人類邁入氫經濟時代鋪平道路。該研究團隊的領導者、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化學和生物工程......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鄧風研究組在硼銀共摻雜TiO2光催化劑活性增強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以全文的形式于1月15日在《美國化學會雜志》(Journ......
最近,我國多個省市遭遇十面“霾”伏。為何會突然間“躥”出如此多的污染物顆粒?應該怎樣科學地認識霧霾的形成機理?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陳良富。基于對遙感衛星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