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行,由中科院與上海市聯合通過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引進的朱健康教授將領銜該研究中心的建設。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李智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李智勇為朱健康頒發了“國家特聘專家”證書。李智勇、白春禮、李希、朱健康和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視員宋秋玲分別講話。中央組織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上海市、中科院有關領導和專家一百余人出席。揭牌儀式由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主持。
李智勇對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并強調國家高度重視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各部門、地方和單位要緊密合作,為科技人才創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他也熱情勉勵朱健康院士及其團隊積極凝聚優秀人才,勇于開拓創新,打造世界一流研究中心。
白春禮在講話中指出,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中科院要繼續做好引領科技發展的“火車頭”,就必須堅持高端引領,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的啟動實施,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有助于我國在未來全球科技和人才競爭中贏得主動、占據優勢。中科院將牢牢抓住這一難得歷史機遇,秉承“民主辦院、開放興院、人才強院”的辦院理念,不斷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他指出,通過這一計劃,中科院與上海市聯合引進了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領軍人才、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渡大學教授朱健康,并建立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必將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起到重要作用。今后中科院將會同上海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繼續對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給予全方位支持,確保頂尖人才及其團隊引得進來,留得住,用得好,并通過5-10年的建設,使該中心成為國際一流的植物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人才培養高地。
李希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將繼續對中心的建設給予大力支持,為朱健康教授及其團隊提供優良支撐保障。
朱健康介紹了中心的定位和目標,表示將全力創建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為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作出貢獻。他表示,該中心目前已形成60人的研究團隊,科研活動也在順利推進中并取得了初步進展。
揭牌儀式后,有關領導參觀了朱健康在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實驗室。
李智勇、白春禮、李希、張亞平為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
各有關單位:依據《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與管理辦法》(滬科規〔2019〕6號),我委對信息與通信領域的62家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開展了評估,現將評估結果予以發布。上海平板顯示......
新聞網訊7月15日,慶安集團有限公司-武漢理工大學航空作動光纖傳感工程應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校舉行。慶安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劉易平,校黨委書記信思金,副校長麥立強,中國......
山東大學婁紅祥團隊報道了基于生物啟發骨架重建方法的Platensilin,Platensimycin,Platencin及其類似物的不對稱合成和生物學評價。相關研究成果于2024年7月8日發表在國際知......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題為“Single-cellandspatialatlasesofspinalcordinjuryintheTabulaeParalytic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
關于2023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估結果的公示根據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現將2023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估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4年6月13日至2024年6月19日。對公示內......
為深入實施廣東省基礎研究十年“卓粵”計劃,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強化基礎學科建設、固牢基礎研究根基的作用,提升廣東省原始創新能力,根據《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于組織申報首批省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的通知》(粵科函基......
5月18日,中蒙俄寒旱區環境與工程國際研究中心揭牌暨“氣候暖濕變化下‘一帶一路’跨境鐵路建設對多年凍土環境的影響與防控新技術研究”國際合作項目啟動會在蘭州舉行。會議伊始,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
5月9日,華南農業大學冀中藥業創新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記者獲悉,該中心將瞄準獸藥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圍繞獸藥創新研制、安全性評價及智慧施用等方向開展研究,助推獸藥行業高質量發展。揭牌現場。華南農業大學供......
脂質是一類生物大分子,包括簡單脂質和復合脂質兩大類,脂質生物學與疾病之間存在許多關聯。復合脂質被定義為具有三個或更多化學部分,磷脂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它們在細胞膜中起著重要作用。早期研究表明,復合......
記者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日前順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等5份種質材料。這些材料已在中國空間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裝置上經歷了11個月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