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了解到,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經結束,確認的314名有效候選人名單對外公布,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40歲,不到50歲的有效候選人達到四成。據介紹,本屆院士候選人年齡之輕為歷屆之最。
根據院士增選規定,將于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有效候選人的相關情況。公示時間為1個月。按照慣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逢單數年份進行院士增選工作,兩年一次,今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于1月啟動,最終增選結果年底前公布。
相關閱讀
中科院公布新增院士候選人名單 最年輕僅40歲
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昨天公布了“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共314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名列其中。曾在2009年院士增選中以“最年輕院士候選人”而受到關注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再次上榜,1970年出生的他今年41歲,而比他還年輕的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徐濤,今年40歲,是候選人中最年輕的。
據介紹,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于4月30日結束,根據有關規定,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將于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有效候選人,公示時間為1個月。如對公示材料內容的真實性有不同意見,可于9月15日前將書面意見以真實身份署名寄至“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見。
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
按照慣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逢單數年份進行院士增選工作,今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于1月份正式啟動,計劃增選院士的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公布的314名有效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55位,化學部45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71位,地學部52位,信息技術科學部36位,技術科學部55位。最終增選結果將在今年底前公布。
四成候選人不到50歲
記者注意到,此次公示的314人中,幾乎每個學部都有多位年齡在50歲以下的中青年候選人,其中 40歲到49歲的候選人有135名,50歲到59歲的候選人有106名。60歲以下候選人占全部候選人的比例達77.75%,據介紹,本屆院士候選人年齡之輕為歷屆之最。
雖然每年院士增選不超過60名,但有細心的人發現,近兩次中科院院士增選最終當選的人數都較少,如2007年29位,2009年35位,對此中科院有關人士介紹,一方面體現了院士們嚴肅認真、保證質量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與2006年院士大會將《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獲得贊同票超過投票人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當選”修訂為“獲得贊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照本學部的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同票數依次入選”有關。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接受采訪時判斷,中國發展大模型的機會在于通用行業大模型。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間隙,劉韻潔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模型方面,美國走在前面。”中國需要在算力......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新的努力,中國百名院士發出全國生態日倡議。百名院士共同倡議,一要拓展環......
7月17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和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指導,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
中國科協目前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為凈化學術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使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不受非學術因素干擾,維護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純潔性,7月4日......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生們的接觸中,深刻地感受到,穩定支持不僅僅指科研經費的穩定,也指要能讓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據我了解,目前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與項目或人才......
6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日本警方近日逮捕了一名中國籍的研究員。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對此高度關注。我們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達嚴重關切......
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中,有幾個非科技的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語言體系、學術自尊和學術骨氣。語言是社會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交流的基礎工具。漢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