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攜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 《細胞》(Cell)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百億像素生命照相機”——時空組學技術,構建了全球首份多器官衰老時空圖譜,增強了對衰老生物學機制的理解,找到了可用于衰老預警和評估的新型生物學標志物,并為進一步探索衰老的干預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
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時空組學技術Stereo-seq對不同年齡小鼠的心臟、肝臟、脾臟、肺、小腸等9個器官進行了分析,最終形成了一張包含72個細胞類型的多器官衰老時空圖譜。這些圖譜不僅能“看到”不同細胞內基因的表達情況,還能精確定位每個細胞的位置,如同一部生命衰老的紀錄片,展現了不同器官在不同年齡段的“模樣”。
研究團隊表示,通過多器官衰老時空圖譜,研究人員可以如同“拍電影”般,清晰地記錄下身體各個器官衰老的微觀過程。
通過深入研究,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關鍵指標——“組織結構熵”,可以理解成組織/器官內混亂程度的量化指標。熵越高,器官內部就越混亂,就像一個原本井井有條的房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雜亂無章。研究發現,9個器官中,海馬體、脾臟、淋巴結和肝臟熵增最為明顯。這意味著這些器官更容易衰老。
這是首次利用時空組學數據探討組織熵增,結果表明,結構混亂會導致衰老組織的功能衰退。這對我們了解衰老如何影響組織微環境中的基因表達和細胞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此外,這項研究還找到了一個潛在的延緩衰老的靶點——免疫球蛋白G(IgG)。研究團隊發現,IgG會在衰老的“核心區域”(衰老敏感位點)周圍大量聚集,就像“煽風點火”一樣,加速周圍細胞的衰老,特別是誘導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進入促衰老狀態,從而加劇組織衰老,并且無論在小鼠還是人體的衰老組織中,都觀察到了IgG的升高,這表明IgG可能是衰老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讓人們更深入地了解了衰老的機制,還為科學家提供了延緩衰老的潛在策略——通過精準干預IgG,降低其表達水平,或許就能減緩衰老的進程。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顧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11月5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攜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百億像素生命照相......
11月5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攜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百億像素生命照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攜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于11月5日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百億像素生命照......
竹子即竹亞科是禾本科的重要分支,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約有1,700種。作為一類生長快、多年生、可再生的森林資源,木本竹子越來越多被用作木材的替代品,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有研究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肺魚是迄今測序的擁有最大基因組的動物。8月14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顯示,美洲肺魚的DNA包含了驚人的910億個化學堿基,是人類基因組的30倍。然而,這910億個堿基只包含與人......
近日,中國熱科院品資所牧草團隊在木豆農家種高質量基因組組裝及種子百粒重遺傳基礎解析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繪制了一個我國的木豆農家種D30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
不同微生物的基因組指向了一個初級免疫系統的早期進化所有生物共有的最后一個祖先是一種生活在42億年前的微生物,其基因組相當龐大,編碼約2600種蛋白質,以氫氣和二氧化碳為食,并擁有一個抵御病毒入侵的基本......
7月8日,記者從西南大學獲悉,該校教授代方銀團隊首次獲得了家蠶W染色體完整基因組序列,并揭示了鱗翅目昆蟲W染色體起源與進化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期刊《科學進展》。家蠶性別的決定機制一直受到科學......
5月19日,重慶市農科院發布消息,該院果樹所柑橘創新團隊楊蕾、洪林、王敏、李霜等研究人員發布了國際首個血橙高質量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數據》發表。楊蕾介紹,血橙是一種極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