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2-02 09:51 原文鏈接: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打造生命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

    黨委書記、副所長鄧強

      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援建,到獨立運行成為中科院序列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一路走來,始終注重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尤其是醫療科學儀器的成果轉化工作。盡管年頭不長,但它已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如今,在中科院提出“率先行動”計劃的大背景下,蘇州醫工所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該所黨委書記、副所長鄧強表示,未來,他們將致力于打造生命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

      力爭中小型醫學影像取得突破

      白春禮院長上任伊始,即提出中科院各研究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聚集力量,制定“一三五”發展規劃,形成自己的特色。對此,蘇州醫工所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布局。

      “我們的‘一’,自然是定位于生物醫學工程領域。至于‘二’,則包括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制以及新型血液免疫分析技術與系統兩個方面。”鄧強說。

      為什么是這樣選擇突破口?記者了解到,當前,在大型醫學影像領域,GE、飛利浦等國外公司的實力很強,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要想在短時期內取得突破難度很大,為此,研究所另辟蹊徑,選擇了顯微光學醫學影像作為突破口,力爭在三到五年內取得突破。目前,他們與201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白茲格就相關領域進行了深度合作。

      關于未來的發展,蘇州醫工所把五個重點培育方向鎖定在低成本高端醫學影像技術、生物效應評估技術、多模在體光學成像技術、病原微生物檢測分析技術和流式細胞分析技術。

      為了實現獨具特色的“一二五”規劃,蘇州醫工所在人才布局方面頗費了一番功夫。“我們所目前有兩種類型的人才,一種是作應用基礎研究的,一種是做工程化的,主要來源于企業。總之,圍繞成果轉化,我們在隊伍配置上進行了合理布局,而不是簡單交叉。”鄧強說。

      在人才后備力量的儲備方面,蘇州醫工所除了單獨培養的研究生,還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大、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聯合培養學生。

      注重成果轉化

      為促進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和江蘇省、蘇州市合作共建蘇州醫工所。

      “這也是我們的定位,作為共建所,既要完成中科院的各項要求,也要服務于江蘇省的經濟發展。”鄧強說。

      蘇州醫工所自成立以來,一直面向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重大需求,開展先進生物醫學儀器、試劑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力圖引領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建成醫療儀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平臺,成為不可替代的國立科研機構。

      鄧強告訴記者,蘇州醫工所涉及的研究,包括醫用光學、醫學影像、醫用電子、醫用聲學、臨床檢驗試劑等多方面,其學科研究方向本身就是交叉學科。

      研究所確定了技術立所的發展模式,力圖通過醫療儀器、醫用材料、生物試劑等方面相關核心技術的發展,帶動學科的發展。

      目前,研究所已經擁有中科院生物醫學檢驗技術重點實驗室(籌)、江蘇省醫用光學重點實驗室以及五個蘇州市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我們還邀請了多名海外知名教授擔任研究所的顧問,美國斯坦福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等的華人學者、海外企業的研發團隊也通過項目的形式和我們所開展合作。”鄧強介紹說。

      以創新研究院為方向

      2014年7月,“率先行動”計劃的提出給蘇州醫工所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對此,鄧強認為這是經過院領導全盤考量的,“并不是一個為計劃而計劃”的布局,是當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國立科研機構的內在要求。

      “科研院所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按照其規律也該進行改革了。”鄧強說,“‘率先行動’計劃是一次源自內生動力的改革,也是一個系統性的改革方案和計劃。從院機關開始,到科研項目的管理方式,再到研究所的管理方式,中科院的改革舉措正在全力推進。”

      “它是一個非常全面、有重大突破的改革計劃,而且是上下結合,既有頂層設計,也能從各研究所的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這是很難能可貴的。”鄧強說,蘇州醫工所在這次“率先行動”計劃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主要將向三個方面推進。

      蘇州醫工所首先要建成成果轉化、工程化的平臺。基于醫療儀器發展的特點,一項技術,或者一套醫療儀器從研發成功,到真正實現產業化,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首先,科研人員需要研發出原理樣機,再用工程化的手段表現出來,再進行動物實驗、臨床實驗,最終才能走向企業應用。

      “科學家能做出醫療儀器的樣機,企業也能批量生產成型的機器,但中間的工程化實驗的這段工作,比較少有人做。這需要將軟件、機械、質量體系、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在工程化階段全部走完,我們就是要承擔這個階段的任務。”鄧強說。

      “從某個層面來說,工程化的工作,類似于孵化器,但我們不同于傳統孵化器的是,我們有工程化技術和綜合服務能力,經過孵化的成果是成熟的,產出的是產權明晰的公司。目前已經有十四五個項目在運行。希望未來通過我們的工程化平臺,能夠將科學家變成億萬富翁,吸引海外的高端工程人才回國創業。”鄧強說。

      蘇州醫工所的第二個設想,就是力圖成立醫學物理學實驗中心。鄧強介紹,這個中心力圖將物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結合物理學、工程學、生物學等學科,應用于醫學上;實際上,醫學物理學就是研究全譜段電磁輻射與生物單元(分子、細胞、組織)相互作用機理,以此促進臨床診斷、治療、預防和康復手段的改進和更新。他們希望,未來這個中心能夠成為國家醫學物理學研究中心。

      至于第三個設想,蘇州醫工所力圖建設一個中科院生命科學儀器創新研究院。鄧強認為,高水平、原創的科學研究需要原創的科學儀器。從科學儀器研制創新鏈看,從提出設想(實驗系統),到原理樣機、產品樣機,再到真正成型的產品,這之間花費的時間太長,而且原理樣機到產品樣機階段是儀器研發的“死亡之谷”。因此,在中科院的大框架下,可以考慮由各個所先提出需求,即需要解決什么科學問題,用什么樣的科研儀器,反饋給創新研究院,蘇州醫工所就會派出研發團隊早期介入,與對方合作,以產權為紐帶共同制作出原理樣機,再與院內工程技術類研究所合作進行工程化、產業化應用。也就是說,蘇州醫工所力圖打造一個科學儀器的整體解決方案,將儀器研發、工程化的研究所的力量進行整合,力爭在生命科學儀器的研發方面實現突破。

      “比如,生物物理所提出需求,我們牽頭,聯合長春光機所、自動化所的力量,最終打造出成型的產品,實現一體化運作。”鄧強說,在這個創新研究院的設想中,他們試圖實現多研究所的交叉合作,整合資源,解決該領域的重大問題。

      “當然,這一切還只是初步的設想。但不管如何,我們所將高舉產業化、工程化的大旗,力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鄧強最后表示。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園區內部

    相關文章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注意事項補充說明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遵循醫學科學屬性和臨床醫學人才成長規律,自2024年起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類)申請中增加“臨床科學”附注說明選項,并組織開展分類評審,鼓勵青年臨床醫師立足臨床實踐,以揭示疾病本......

    工信部發布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經過自主申報、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和公示等嚴格程序,最終確定了涵蓋有色、化工、通用機械、輕工、電子等多個行業的111項先進適用技術。這些技術不僅......

    預算200萬元,清遠市慢性病防治醫院設備采購項目開始招標

    項目概況清遠市慢性病防治醫院設備采購項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廣東省政府采購網https://gdgpo.czt.gd.gov.cn/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5年03月12日09時00分(北京時間)......

    我國學者與海外合作者在中國支氣管擴張癥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中國支擴患者特征圖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5001、82330070)等資助下,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同濟大學呼吸病研究所徐金富教授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團......

    《檢驗檢測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指南》地方標準獲批立項

    近日,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珠海檢測院申報的《檢驗檢測技術、專利、標準聯動創新指南》地方標準,經專家審議、現場答辯,獲珠海市市場監管局批準立項。為了保障檢驗檢測質量,提升檢驗能力,發揮標準化作用在檢......

    智能醫學時代,醫學信息學科如何發展?

    “生物技術(BT)與信息技術(IT)作為21世紀的兩大熱門技術領域,融合發展相互促進,已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醫學信息學作為‘醫學-衛生-健康’的賦能之術,在‘促、防、診、控、治、康’六個方......

    重大醫學突破!阿爾茨海默癥關鍵致病細胞已確定或可逆轉病情

    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團隊揭示了大腦細胞壓力與阿爾茨海默癥(AD)進展之間的關鍵機制。該研究被發表在了最新一期《神經元》(Neuron)雜志上。據悉,這項研究主要聚焦于大腦......

    議程首發!2024第十六屆(蘇州)細胞產業大會將于11月2829日在蘇州舉辦,誠邀參會!(文中附參會指南)

    會議議程位置指引......

    我國學者在膽汁淤積癥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FXR-FGF4-FGFR4-LRH-1信號通路調控膽汁酸合成的機制模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373934、U22A20385)等資助下,溫州醫科大學黃志鋒研究員、宋林濤副研究員、李......

    2024中國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

    10月10日,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越野車技術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暨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大會已舉辦16屆,本屆以“匯智、融通、協創、勇拓”為主題,設置高峰論壇、展覽展示、論文證書頒發等環節。大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