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河南省科學院院長聘任儀式在鄭州舉行。省委書記樓陽生出席并講話,省長王凱頒發聘書。經河南省科學院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研究決定,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擔任河南省科學院院長。
聘任儀式前,河南省科學院舉行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會議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名單,通過了理事長、副理事長人選,審定了《河南省科學院章程》等5個文件。這標志著重建重振省科學院進入了全面規范化運行的新階段。
樓陽生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向徐紅星院士表示歡迎,向省科學院理事會成立和第一次會議成功召開表示祝賀。他說,去年以來,河南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把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作為第一戰略,把重建重振省科學院作為“一號工程”,系統謀劃、全力推進,重建重振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樓陽生強調,省科學院要以此為新起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家國、自信、卓越、精進”的院訓,保持奮勇爭先、更加出彩的精神狀態,錨定目標、踔厲奮發,奮力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在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中當好領頭羊,在現代化河南建設新征程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
一要聚焦新型研發機構定位,以章程為基本準則,完善領導體制和組織結構,健全決策議事、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創新科研管理、項目運行、資金運作、成果轉化、激勵評價等機制,加快形成符合科研規律、運行順暢、協同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治理體系。
二要圍繞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需求,抓住國家布局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的機遇,勇于“揭榜掛帥”,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
三要貫通產學研用,重塑研發體系、轉化體系、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從研發到中試到產業化、工程化的完整創新鏈條。
四要以省科學院建設為牽引,在全省統一布局、統一配套創新資源,把省科學院建設成開放、協作、共享、服務的大平臺,打造有利于提升嫁接能力、裂變能力、輻射能力、帶動能力和集聚研發機構、科技成果、科創資本、創新人才、中介機構的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
五要加大柔性用才、剛性引才、項目聚才力度,面向全球加快引進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潛力人才,全方位培養人才,將省科學院打造成為高端創新人才的聚集地。
徐紅星說,受聘擔任河南省科學院院長,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榮。省科學院將聚焦重建重振目標,用更積極的姿態、更開闊的視野、更有效的舉措,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加快融合全省創新資源,著力匯聚全球創新要素,努力在創新高地之上筑造“高峰”,以高層次人才引育、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效能社會服務,為河南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全國重要人才中心、推動實現“兩個確保”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儀式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省領導周霽、陳舜、陳星、安偉、劉炯天,兩院院士何季麟、鄔江興、王曉東、施一公、樊會濤、席振峰、張鎖江、李蓬、張新友出席。
徐紅星簡歷
徐紅星,1969年5月出生于江蘇省連云港市,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 。
1992年徐紅星從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96年前往瑞典留學及工作,先后獲得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碩士、博士學位;
2002年博士畢業后在瑞典隆德大學物理系任助理教授;
2005年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
2009年至201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2年進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工作,擔任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主任;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徐紅星主要從事等離激元光子學、分子光譜和納米光學的研究。主要包括:單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單分子操控及器件的研究;表面增強光譜;復雜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體學;表面等離子體光學傳感器;近場光學的理論模擬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