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9日發布《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2013)》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與非洲國家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近年來,中國與許多非洲國家在農業、環境、醫藥、衛生、信息等科技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白皮書說,2009年,中國啟動了旨在推動對非技術轉讓、中非科研人員交流、擴大共享科技成果的“中非科技伙伴計劃”。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在非洲國家合作開展腰果病蟲害防治技術、資源衛星數據地面接收站等115個聯合研究與技術示范項目;接收了66位非洲科研人員來華開展博士后研究;向24位完成合作研究任務后歸國的非洲科研人員每人捐贈15萬元人民幣的科研設備。2011年12月,中國政府啟動“非洲民生科技行動”,加強和支持民生科技領域的中非合作,并宣布向中非合作論壇所有非方成員國各援建一所“全科模塊化箱房診所”和“消化醫療科技合作示范中心”。
白皮書說,中國政府通過援建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派遣高級農業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傳授推廣農業生產管理經驗和實用技術等方式,幫助非洲提高農業自主發展能力。截至2012年底,已落實7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使中方在非洲國家援建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增至22個。同時,中國已向非洲派出50個農業技術組和數百名農業技術專家,提供政策咨詢,傳授實用技術,為當地培訓技術人員超過5000名。
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非洲在這一領域尤其需要國際社會的幫助。白皮書說,中國高度重視與非洲國家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2009年11月以來,中國在非洲國家共實施了百余個清潔能源項目,包括與突尼斯、幾內亞、蘇丹等國開展的沼氣技術合作,為喀麥隆、布隆迪、幾內亞等國援建的水力發電設施,與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南非等國開展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合作,向尼日利亞、貝寧、馬達加斯加等贈送節能燈、節能空調等應對氣候變化的物資等,提高了非洲國家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中國人購買科研儀器的熱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國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長的一句話,道盡了中國科技界的無奈。但科研儀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剛開始顯現。【1】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機器出了故障。當校方向......
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時,可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和先輩,努力帶領著全國人民向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七十余年來,幾經風雨,篳路藍縷,以長以成。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已經不再......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俄羅斯從化合物溶液中制備出锝量子和光學研究亮點紛呈2020年,俄羅斯科學家在量子、光學和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力,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俄羅斯審計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布研究報告稱,2010—20......
在現代科學發展條件下,科研人員的思維方式和科研活動的組織形式都發生著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科學工作者都以合作的方式去攻克研究中的難題.群體合作已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和手段,對現代科學的向前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
2020年11月25日,北京師范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與順義工作站及順義區企業發展促進會在順義區成功開展企業需求調研和“百進千”對接會。活動由順義區科委(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順義工作站)會同北京師范大學研發......
11月20日,《2020中國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報告》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農業具有顯著的區域性特征,需要按照區域農業生產功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問題導向,合理布局農業......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芬蘭科學院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通知2020年,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芬蘭科學院(AF)的雙邊工作計劃,雙方將共同資助中國與芬蘭科研人員在科學研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