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0中國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報告》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農業具有顯著的區域性特征,需要按照區域農業生產功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問題導向,合理布局農業科技資源,才能有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該報告通過對區域支撐能力、投入能力和產出能力的系統評價,分析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現狀,為國家“十四五”發展及未來優化科技資源布局、推動區域科技協同發展、提升整體農業科技水平提供決策參考。
報告指出,我國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呈現不均衡態勢,華東、華北、中南地區表現突出,西北、西南地區偏弱;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支撐能力、投入能力、產出能力表現突出的集中在北京、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和湖北等省區;而13個糧食主產省的創新能力表現不均衡。
報告建議,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相關性最高;在農業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中,地方經濟條件與科技創新能力的相關性最高;而在我國13個糧食主產省中,僅有3個省的經濟條件高于全國平均值。因此,國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省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從科技創新投入能力與產出能力的趨勢分析看,創新產出能力與投入能力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因此,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應繼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
8月27日,詹天佑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換屆暨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芳致賀信,向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
......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科技領域社會組織超過4萬家,其中民政部登記全國性社會組織236家、國際科技組織17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各類全國性科技學術社團開展學術研討7000余次,舉辦展覽5......
7月1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國科協指導,中國科技館和中國石化主辦的“一滴油的奇妙旅行”互動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中國科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石化、中國科技館、中國科技發展基金會等有關方面同志出席開......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單位和6個地方、為期2年的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拉開序幕。可以認為,以此為標志,本輪改革從以“破”為主的......
本報記者杜雨萌6月21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論科技自立自強》,原原本本學原文讀原著、認認真真學思想悟原理,緊密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認為,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各有關單位:同步輻射聯合基金由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與科研部于2009年共同設立,旨在促進我校科研人員依托合肥同步輻射光源開展交叉學科的前沿研究和先進技術類的探索及協作開發。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重......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題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科學家眼中......
踐行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匯聚科技創新動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中國東海,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這里錨泊作業。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起捕到加工,幾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