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28 16:40 原文鏈接: 臨床輸血指征(二)

    手術及創傷輸血指南

    四、 濃縮紅細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

    1. 血紅蛋白>100g/L,可以不輸。

    2. 血紅蛋白<70g/L,應考慮輸。

    3. 血紅蛋白在70~100g/L 之間,根據患者的貧血程度、心肺代償功能、有無代謝率增高以及年齡等因素決定。

    五、 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伴有出血傾向或表現。

    1. 血小板計數>100×109/L,可以不輸。

    2. 血小板計數<50×109/L,應考慮輸。

    3. 血小板計數在50~100×109/L之間,應根據是否有自發性出血或傷口滲血決定。

    4. 如術中出現不可控滲血,確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輸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六、 新鮮冰凍血漿(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創面彌漫性滲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輸入大量庫存全血或濃縮紅細胞后(出血量或輸血量相當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 病史或臨床過程表現有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功能障礙。

    4. 緊急對抗華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七、 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丟失可能出現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續活動性出血,估計失血量超過自身血容量的30%。回輸自體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據患者血容量決定。

        注:①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攜帶氧到組織細胞。貧血及容量不足都會影響機體氧輸送,但這兩者的生理影響不一樣的。失血達總血容量30%才會有明顯的低血容量表現,年輕體健的患者補充足夠液體(晶體液或膠體液)就可以完全糾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全血或血漿不宜用作擴容劑。血容量補足之后,輸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攜氧能力,首選紅細胞制品。晶體液或并用膠體液擴容,結合紅細胞輸注,也適用于大量輸血。

    ② 無器官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紅細胞壓積達0.20(血紅蛋白>60g/L)的貧血不影響組織氧合。急性貧血患者,動脈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輸出血的增加及氧離曲線右移而代償;當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謝率增高的患者應保持血紅蛋白濃度>100g/L以保證足夠的氧輸送。

    ③ 手術患者在血小板>50×109/L時,一般不會發生出血增多。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繼發于術前阿斯匹林治療)對出血的影響比血小板計數更重要。手術類型和范圍、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后果的大小以及影響血小板功能的相關因素(如體外循環、腎衰、嚴重肝病用藥)等,都是決定是否輸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功能的相關因素(如體外循環、腎衰、嚴懲肝病用藥)等,都是決定是否輸血小板的指征。分娩婦女血小板可能會低于 50×109/L(妊娠性血小板)而不一定輸血小板,因輸血小板后的峰值決定其效果,緩慢輸入的效果較差,所以輸血小板時應快速輸注,并一次性足量使用。

    ④ 只要纖維蛋白原濃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能維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換量達全身血液總量,實際上還會有三分之一自體成分(包括凝血因子)保留在體內,仍然有足夠的凝血功能。應當注意,休克沒得到及時糾正,可導致消耗性凝血障礙。FFP的使用,必須達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FFP作為擴容劑,禁止用FFP促進傷口愈合。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技術指南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術期間,在保證重要臟器氧供情況下,人為地將平均動脈壓降低到一定水平,使手術野出血量隨血壓的降低面相應減少,避免輸血或使輸血量降低,并使術野清晰,有利于手術操作,提高手術精確性,縮短手術時間。
      一、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主要應用于①血供豐富區域的手術,如頭頸部、盆腔手術;②血管手術,如主動脈瘤、動脈導管未閉、顱內管血畸形;③創面較大且出血可能難以控制的手術,如癌癥根治、髖關節斷離成形、脊柱側彎矯正、巨大腦膜瘤、顱頜面整形;④區域狹小的精細手術,如中耳成形、腭咽成形。
      二、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技術的實施具有較大的難度,麻醉工程師對該技術不熟悉時應視為絕對禁忌。對有明顯明機體、器官、組織氧運輸降低的患者,或重要器官嚴重功能不全的患者,應仔細衡量術中控制性低血壓的利弊后再酌性使用。
      三、 實施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應盡可能采用擴張血管方法,避免擬制心肌功能、降低心輸出量。
      四、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時,必須進行實時監測,內容包括:動脈血壓、心電圖、呼氣末CO2、脈搏、血氧飽和度、尿量。對出血量較多的患者還應測定中心靜脈壓、血電解質、紅細胞壓積等。
      五、 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水平的"安全限"在患者之間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應根據患者的術前基礎血壓、重要器官功能狀況、手術創面出血滲血狀況來確定該患者最適低血壓水平及降壓時間。
      注:組織灌流量主要隨血壓和血管內徑的變化而變化,血壓降低,灌流量也降低。如果組織  血管內徑增加,盡管灌注壓下降,組織灌流量可以不變甚至增加。理論上,只要保證毛細血管前血壓大于臨界閉合壓,就可保證組織的血流灌注。器官對血流的自身調節能力在面的血流灌注降低、出血量減少時,重要器官血管仍具有較強的自主調節能力,維持足夠的組織血供。另一方面,器官血壓的自身調節低限并不是該器官缺血閾,器官組織喪失自身調節血流能力的最低壓高于該組織缺血的臨界血壓。所以,如果術中控制性低血壓應用正確,則可以安全有效地發揮他減少出血、改善手術視野的優點。

    內科輸血指南

    一、 紅細胞:

        用于紅細胞破壞過多、丟失或生成障礙引起的慢性貧血并伴缺氧癥狀。血紅蛋白<60g/L或紅細胞壓積<0.2時可考慮輸注。

    二、 血小板:

    血小板計數和臨床出血癥狀結合決定是否輸注血小板,血小板輸注指征:

    血小板計數>50×109/L 一般不需輸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據臨床出血情況決定,可考慮輸注

    血小板計數<5×109/L 應立即輸血小板防止出血

    預防性輸注不可濫用,防止產生同種免疫導致輸注無效。有出血表現時應一次足量輸注并測CCI值。

    CCI=(輸注后血小板計數-輸注前血小板計數)(1011)×體表面積(M2)/輸入血小板總數(1011)

    注:輸注后血小板計數為輸注后一小時測定值。CCI>10者為輸注有效。

    三、 新鮮冰凍血漿:

    用于各種原因(先天性、后天獲得性、輸入大量陳舊庫血等)引起的多種凝血因子Ⅱ、

    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現時輸注。一般需輸入10~15ml/kg體重新鮮冰凍血漿。

    四、 新鮮液體血漿:

    主要用于補充多種凝血因子(特別是Ⅷ因子)缺陷及嚴重肝病患者。

    五、 普通冰凍血漿:

    主要用于補充穩定的凝血因子。

    六、 洗滌紅細胞:

        用于避免引起同種異型白細胞抗體和避免輸入血漿中某些成分(如補體、凝集素、蛋白質等),包括對血漿蛋白過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高鉀血癥及肝腎功能障礙和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患者。

    七、 機器單采濃縮白細胞懸液:

        主要用于中性粒細胞缺乏(中性粒細胞<0.5×109/L)、并發細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療難以控制者,充分權衡利弊后輸注。

    八、 冷沉淀:

        主要用于兒童及成人輕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纖維蛋白原缺乏癥及因子Ⅷ缺乏癥患者。嚴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濃縮劑。

    九、 全血:

        用于內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癥狀。血紅蛋白<70g/L或紅細胞壓積<0.22,或出現失血性休克時考慮輸注,但晶體液或并用膠體液擴容仍是治療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輸血方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