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清理腸道”……隨著夏季的到來,這些和人體健康緊密相聯的字眼兒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乳酸菌廣告中。然而乳酸菌的優劣到底靠什么斷定,那些諸如益生元、C菌、ST-Ⅲ等一系列新名詞的背后又意味著什么呢?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乳酸菌飲料的國家標準已經十年未變,關于提高出廠后的活菌數量的標準以及規定保質期臨界的活菌數量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
市場上熱銷的各類乳酸菌飲料的國家標準竟已沿襲十年未變!近日,記者了解到,現行的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是2003年發布的,從2006年起行業內就有醞釀出臺乳酸菌飲料新國標的聲音,但至今未見蹤影。
市場調查
乳酸菌概念五花八門
昨天傍晚,東三環一家大型超市飲料專柜前不少消費者在挑選乳酸菌飲料。一位小伙子剛把一款寫著第二瓶半價的乳酸菌飲料放進購物車,旁邊有試飲活動的另一品牌促銷員就賣力地吆喝:“買一送一,絕對實惠”。喝完促銷員遞上的一小杯飲品,小伙子最終選擇了這款買一送一的飲品,“反正味道嘗起來沒有差異,既然都是乳酸菌飲料,功能應該差不多吧。”
各種口味的乳酸菌飲料口味相似、包裝雷同,商家打出的“乳酸菌”概念廣告五花八門:活力C菌、GOS益生元、植物乳桿菌ST-Ⅲ等一些不為人知的專業名詞更是看得消費者一頭霧水。
乳酸菌飲料真的“能夠幫助身體做減法”,“腸輕松”的功能真如商家宣傳的那么玄乎嗎?專家指出,乳酸菌產品的宣傳往往是商家隨意而為,并沒有統一的規范標準。要使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盡早在行業標準中有所明確。
菌種由企業研發或購買
近幾年,活性乳酸菌飲料可以調節腸道健康,已是絕大部分消費者的普遍共識并成為市場消費熱點。多家乳企和專業品牌相繼推出乳酸菌飲料,除了企業自己研發菌種,還有一些企業通過專業菌種公司購買菌種。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任發政教授表示,“乳酸菌飲料是否能夠有效地發揮益生菌的作用,主要取決于使用菌種的活性,其次是是否能夠活著到達腸道。針對干酪乳桿菌來說的話,肯定是活菌比死菌好。”
任教授所說的干酪乳桿菌是活性乳酸菌飲料中添加的主要菌種之一,比如市面上常見的養樂多所使用的就是一種名為代田株的干酪乳桿菌。除此之外,記者還看到,很多活性乳酸菌飲料的成分表中羅列的菌種還包括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植物乳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不同品牌的乳酸菌飲料添加的菌種多是其中的一種或是幾種,消費者對于這些專業名詞并不熟悉,購買時往往只關注品牌、價格,多數人并不會關注到各品牌產品配料表的成分。
任教授告訴記者,在不宣稱產品有特殊功能的前提下,在國家衛生部門2012年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種名單范圍內的乳酸菌都允許使用。
業內現狀
企業遵循各自標準國標已經滯后
從飲料外包裝配料表上可以發現,各品牌宣稱的乳酸菌活菌數各不相同,有的標注“大于等于100億個”,有的標注成“出廠時3×108CFU/ml”,還有多個品牌宣傳乳酸菌的數量達300億個。到底這些活菌等到了超市銷售環節,或者是保質期臨界前還能檢出多少,消費者都無從得知。
對于這種現象,國家在2003年出臺了兩個規定性文件,即QB1554《乳酸菌飲料》和GB16321《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對乳酸菌數量作出規定: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于1×106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飲料中要含100萬個活菌;在銷售時,只要有活性菌檢查出來即可。
但諸多專家和業內人士對這兩個標準頗有微詞,有專家指出目前國際指標已達到了1×107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飲料中要含1000萬個活菌,而我國的標準偏低。因為乳酸菌在保質期內應保持一定數量級,才能起到活菌應有的作用。若對保質期末活菌的量不作出一個規定,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活菌量就沒有保障。因此,對國家標準進行修訂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
專家說法
乳酸菌國標調整
還未有時間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八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透露,乳酸菌飲品產業已連續多年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遞增,年產量突破160萬噸,產值突破50億元。
以酸奶和乳酸菌飲料為代表,其2011年的銷售額分別比上年增長了近30%和54.8%。而同期,乳制品銷售額增長僅為14.1%。
一方面是行業追逐熱點,但另一方面由于乳酸菌飲料的衛生標準還停滯在2003年,記者了解到,多家企業都在按自家的企業標準生產產品也客觀上要求國標更加嚴格。
現行的《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是從2003年發布,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目前這項標準已使用近10年。
隨著乳酸菌飲料產業成為市場追逐的熱點,實際上,從2006年開始行業內就曾曝出乳酸菌飲料標準有望調整,但直到目前還未有相關進展。業內人士認為現在乳酸菌行業標準應該調整,但是何時調整目前仍是未知數。
“如果調整該項國標,將更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如衛生安全、添加劑使用及包裝、冷鏈運輸管理。但目前標準提出,在出廠時,每毫升乳酸菌飲料應檢出活菌數為 106CFU,但領先企業的產品,從產品出廠到保質期內,每毫升產品的活菌檢出數可達到108CFU。”任教授指出,總的來說產品保質期內活菌檢出數是業內最為關注的。
記者注意到,目前企業標準普遍高于國標,專家指出,生產廠家嚴格執行生產標準,監管部門做好檢測,消費者全面了解知識,乳酸菌行業就將朝著正常發展方向推進。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發布《儲油庫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206—2023)、《油罐車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207—2023)和《加油站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度自然資源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建議的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有關全......
氣泡,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業工程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流體的地方就有氣泡。人們很早就開始利用氣泡豐富的特性,并發揮積極作用。廣義上的“氣泡”是指:由氣體以外的材料包圍氣體形成的封閉空間。換句話說,......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了《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旨在加快推進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培育和創建,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支撐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建......
近日,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張和平帶領團隊建成全球最大、種類最全的原創性乳酸菌種質資源庫,分離保藏乳酸菌47000余株,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科學通報》(英文版)。在人類歷史中,60%的食物都與乳酸菌發酵有......
GB/T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以替代實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
近日,國內首個核酸提取設備醫藥行業標準《核酸提取儀(YY/T1908-2023)》(下稱《標準》)由國家藥監局發布。《標準》由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牽頭,聯合天隆科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協......
近日,預制菜再次成為消費熱點話題。一些外出就餐的市民發現,有餐廳已將“現炒”當成賣點宣傳。經過實地走訪和專家訪談,我們找出核心的四個問題,希望能揭開預制菜的真實面目。一問:預制菜有沒有定義?即食、即熱......
GB5749-2022《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在2023年4月正式實施,為了更好應對新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23在今年3月發布正式稿,并將在2023年10月......
2022年底,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中國藥典》(2025年版)編制大綱的通知。《通知》顯示,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國藥典》編制工作。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標準進一步完善,化學藥品、生物制品、藥用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