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局全球天氣數值預報模式投入業務運行,新增67部天氣雷達,新增兩顆風云氣象衛星投入業務運行,中國氣象衛星廣播系統轉星升級,新增4架高性能人工增雨作業飛機,建成新一代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等。
據介紹,中國氣象局全球天氣數值預報模式的“中國芯”更加強大,最高可用預報天數達8.5天,全球空間分辨率從25公里提高到12.5公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全國雷達監測覆蓋率提升3.3%,西部地區監測覆蓋率提升6.5%,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天氣雷達業務軟件在全國推廣運行,粵港澳率先建成大灣區相控陣雷達協同監測網。
據介紹,2022年我國極軌、靜止衛星組網運行觀測體系進一步完善,成為世界唯一同時運行上午星、下午星、黎明星的國家。極軌衛星每6小時提供一次全球觀測資料。第二代靜止衛星完成規定區域掃描所用時間縮短為原來的1/5,掃描精度提高1倍。
亞太7號通信衛星啟用,升級后覆蓋國家由21個增至65個,覆蓋范圍從亞太地區擴展到非洲、歐洲以及中東大部分地區,服務精細化程度、傳輸穩定程度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服務國內、國際用戶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國形成58架(包括購買和租用)人工增雨飛機、1.2萬臺(套)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的作業能力,在應對2022年南方高溫干旱、森林防滅火、保障糧食安全和生態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
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42分鐘,建成以雷達、衛星資料為主的新一代短臨監測預警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災害性天氣自動識別和實時報警。
另外,2022年我國新增330余種地球系統多圈層氣象相關數據;數據資源持續豐富,兩年來新增數據15PB,數據量增加30%。
當前,9600多萬名黨員正在同修一門功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從規劃清晰路徑、強調“要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貫通起來,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到作出明......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強產業體系......
記者22日從安徽省氣象局獲悉,經過8個多月的準備工作,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氣科學試驗的各項外場觀測試驗于16日正式實施,預計將持續4年左右。2022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國氣象局共同推進安......
4月18日至20日,“讀懂中國·灣區對話”專題論壇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與會人士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新機遇”主題,共同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以及中國發展為世界帶來的新機遇,認為中國邁上全......
“莊稼耕耘看天,工程建設看天,民航起降更看天。”對于中國民用航空西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甘肅分局(以下簡稱“民航甘肅空管分局”)氣象臺技術室副主任陳麗晶來說,“觀天問風”的航空氣象員不僅要給飛機飛行提供......
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
今年3月23日是第63個世界氣象日,主題為“天氣氣候水,代代向未來”。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18日在京啟動2023年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其間公布了“2022年度氣象現代化建設重大進展”,包括中國氣象......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發展動能。當科技和春耕相遇,會給麥田帶來了哪些新變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衛星觀苗情高分衛星遙......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文章指出,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切實抓好農業農村工作......
當地時間3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批準通過新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基礎設施計劃,以填補關鍵信息空白,并支持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該機構指出,當下許多涉及溫室氣體的國際和國家活動主要是由研究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