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5-10 16:13 原文鏈接: 云南發現三個螢火蟲新種

      螢火蟲是一種著名的陸生發光生物,廣布于世界各地,分為9個亞科、約100個屬,其中某些屬僅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扁螢屬Lamprigera是一類僅分布在亞洲喜馬拉雅山脈周邊國家及東南亞國家的螢火蟲。它們雌雄二型,其中,雄成蟲有黑色的鞘翅、復眼很大、可持續發較弱的綠色光;雌成蟲無翅為幼蟲狀、全身乳白色、可持續發較強的綠色光;幼蟲身體扁平、全身黑色或有棕黃色條紋、捕食蝸牛蚯蚓等動物,它們喜歡生活在食物充足的荒地和林間。在云南昆明,甚至在市區的公園和一些住宅小區內都能遇到它們的身影,因此,扁螢是一類依然生活在城市及周邊易被大眾觀察到的螢火蟲。雖然扁螢離我們很近,但由于其不同種類的同一蟲態都具有極其相似的外部特征,所以該屬的中國不同種群通常都被認成是云南扁螢(Lamprigera yannana)。

      為了探討扁螢類螢火蟲及其生物熒光進化的遺傳基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螢火蟲研究團隊以云南扁螢作為代表種,于2019年解析了其線粒體基因組,并以此探討了該屬的系統發育地位(Chen et al. 2019,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克隆并分析了其熒光酶特征(Liu et al. 2019,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于2017年利用流式細胞技術測定了該種及其同屬近緣種的基因組大小(Liu et al. 2017, Zoological Research);于2020年完成該種的參考基因組解析(Zhang et al. 2020, Scientific Reports)。前期研究表明,該屬在物種系統發育、熒光酶及生物熒光進化中具有特殊的演化地位。系統分類是深入探討該類群的一切生命現象的基礎。

      為了弄清這一特殊類群在中國分布的種類,昆明動物所和香港昆蟲學會、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重點實驗室協同進化研究組合作,對昆明動物所收集的標本(特別是自2002年以來收集的標本)開展形態學對比和分子系統發育分析。研究人員以分布在昆明的云南扁螢不同種群的COI數據進行分析,并結合形態比較發現,該屬的同種不同群間存在較大遺傳分歧,該發現為該屬的種類鑒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標準。結合分子標準,通過對該屬的不同種群標本的分子系統發育和形態的分析,并與模式標本進行形態比較,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了三個新種(Lamprigera alticola Dong & Li, 2021高山扁螢;Lamprigera luquanensis Dong & Li, 2021祿勸扁螢;Lamprigera magnapronotum Dong & Li, 2021巨胸扁螢)和四個中國新記錄種,并對這些物種進行了描述和討論,編寫了中國扁螢屬物種的檢索表,同時也梳理檢視了13個種的模式標本。該屬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增加到了20種,中國分類種類也從原有的4種增加至11種。

      該研究為今后該屬的種類鑒定及其他生命現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表明云南具有豐富的螢火蟲物種多樣性。相關研究成果以Three new species of Lamprigera Motschulsky (Coleoptera, Lampyr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known species為題,發表在Zootaxa上。昆明動物所實驗師董志巍、香港昆蟲學會饒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昆明動物所副研究員李學燕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版納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云南省科學技術廳面上項目等的支持。

    科研人員在云南發現三個螢火蟲新種

    相關文章

    螢火蟲最初為什么發光?西湖大學研究:或不是為了說“我有毒”

    很多人都喜歡螢火蟲,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浪漫的氛圍。螢火蟲受訪者供圖它是為數不多的能發光的陸生生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螢火蟲發光的“用途”已包括求偶行為,迷惑、誘捕獵物,恐嚇獵食者等......

    我國科研團隊破解無人機電磁干擾難題

    本報西安5月14日電記者李潔、張哲浩從西北工業大學獲悉,西北工業大學光電與智能研究院聯合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仿螢火蟲通信無人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校李學龍研究團隊通過模仿螢火蟲的交流方式,利用光......

    仿“螢火蟲”無人機可實現電磁干擾下信息傳遞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光電與智能研究院聯合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在仿“螢火蟲”通信無人機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李學龍教授團隊通過模仿螢火蟲的交流方式,利用光通信和智能信息處理等技術,實現了電磁......

    我國科學家揭開螢火蟲成蟲發光器發育的關鍵機制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付新華教授團隊揭開了螢火蟲成蟲發光器發育的關鍵機制,為發光昆蟲的發光及閃光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付新華介紹,螢火蟲發光是一......

    螢火蟲的“光”從何而來?

    水殿清風玉戶開,飛光千點去還來……從古至今,當一群群閃爍著微光的螢火蟲出現在夜晚的草叢時,總會形成一道亮眼的風景線,引發關注。螢火蟲發出的“光”又稱為生物熒光,是自然界中最奇特的生命現象之一。那么,這......

    云南發現三個螢火蟲新種

    螢火蟲是一種著名的陸生發光生物,廣布于世界各地,分為9個亞科、約100個屬,其中某些屬僅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扁螢屬Lamprigera是一類僅分布在亞洲喜馬拉雅山脈周邊國家及東南亞國家的螢火蟲。它們......

    螢火蟲為什么會發光?發光有什么用?

    當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你可能并不確定你看到了什么。但你凝視著閃爍的光的方向,它又出現了--傍晚的第一只螢火蟲。如果你生活在螢火蟲的棲息地,很快就會有數十甚至數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發出神秘的信號。螢火蟲-......

    螢火之光美且易碎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鑿壁借光”的故事,在物資匱乏的時代,漫漫黑夜里想要獲得一絲光亮并非易事,所以也有“囊螢映雪”的故事,其中“囊螢”說的是晉代車胤,夏夜苦于沒錢買燈油看書,看到空中飛舞的螢火蟲,便產生......

    我國學者仿螢火蟲研制出“高亮發光”水凝膠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崔華、馬明明等與南京大學教授王偉合作,模擬螢火蟲生物發光,成功制備出一種可高強度和長時間化學發光的水凝膠,其發光在黑暗中肉眼可見,持續時間達150小時......

    中科大等仿螢火蟲高強度長時間化學發光研究獲進展

    目前,大多數化學發光反應都是“閃光”型光發射,發光在短時間內完成,限制了其在冷光源、分析化學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應用。高強度和長時間的“輝光”型化學發光一直是化學發光領域追求的目標。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