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首個空間合作組織,在經過了長達16年的醞釀之后終于在北京正式成立。
12月16日,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成立儀式,這也標志著該組織將在位于北京的總部正式開始運行。
目前,已有七個亞太國家正式成為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除了作為發起成員國的中國,還包括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和孟加拉國。
據悉,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將以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互利互補、平等協商和共同發展為原則,擔負著開發亞太地區和平利用空間科學與技術的合作潛力,并促進組織各成員國在空間技術及其應用、空間科學研究領域的相互合作,共同開發及成果共享等。
這一合作組織的成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包括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韓國等在內的眾多亞洲國家,都已經在空間探索領域形成了較強的實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果能夠在區域內開展空間技術和應用領域的合作的話,不僅將使得參與該組織的國家在技術領域受益,同時也將有可能幫助參與國解決太空研究領域的金融難題。
1992年,中國、巴基斯坦和泰國共同發起了建立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的倡議。同年11月,亞太空間組織第一次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參加研討會的16個亞洲國家探討了如何有效進行區域空間的合作。
到了2003年8月,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處在泰國曼谷舉行章程起草組第一次會議,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總部設在中國。
同年11月,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在北京召開章程起草組第二次會議,結束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章程所有條款的討論。
2005年10月28日,來自孟加拉、中國、印度尼西亞、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和泰國這八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分別簽署了《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下稱《公約》)。各簽署國在完成其國內法律程序后,向東道國——中國政府交存批準書。按照程序,《公約》在有五個亞太國家向東道國政府交存批準書后,將正式生效。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透露,除了七個正式成員國,印度尼西亞、土耳其也已簽署了《公約》,正在其國內履行批準程序。
這一組織,也是繼1975年成立的歐洲空間局(ESA)之后,全世界成立的第二個類似區域性空間合作組織。
不過,熟悉國際空間技術及合作的分析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剛剛成立的亞太空間合作組織,要想成功地復制歐洲空間局模式,并不容易。
該組織目前雖然已經有了七個成員國(還有兩個正在加入過程中),但除了中國,其他大部分成員在空間開發方面的實力都很有限。引人注目的是,除了中國,亞洲其他兩個已經成功實現了月球探測的國家——日本和印度,都沒有加入這一組織。
據《財經》記者了解,這兩個國家目前似乎也并不十分積極。相反,日本、印度和美國在空間技術方面,尤其是月球探測方面,卻有著廣泛的合作。
而歐洲空間局成立伊始,實際上就集中了法國、英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等空間大國,因此更具代表性。目前,該組織已經擁有18個成員國,工作人數超過2000人,每年財政預算也超過32億歐元。更何況,歐洲空間局的成長是和整個歐洲的一體化密不可分的;而在亞洲,形成這樣的融合度仍然需要時間。
成立于1955年的Cole-Parmer公司,經營的產品超過五十萬種,為全球數十萬家實驗室提供了各種豐富的實驗室產品,持續更新的Cole-Parmer產品目錄一直享有“實驗室寶典“的美譽。2021年后......
浙江大學醫學院王迪團隊近期取得重要工作進展,他們研究提出,GasderminD介導的代謝相互作用促進組織修復。相關研究成果2024年9月11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上。據介紹,建立早期促再生生態位對組......
10月1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全國認證數據統計》2023年2季度:管理體系認證項目統計證書數1918444,占比53.96%;組織數852525,占比77.79%。產品認證項目統計證書數15......
脂肪組織在控制機體代謝穩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而機體中脂肪組織保存的失敗與年齡相關的代謝性障礙直接相關,成熟脂肪組織在這種現象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
從取自豬組織的纖維開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可以裝載分子傳感器或藥物的溶解縫合線。希望這種新的縫合線能夠加快愈合速度和/或在手術部位出現問題時發出指引。根據佩加蒙的外科醫生蓋倫的......
4月11日,2023社會組織服務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惠企服務月啟動儀式在京舉辦。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趙清,北京市社會組織管理中心副主任龐慶濤,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梅萌,中關村......
圖鹿角快速生長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2225009、31970392、82122043、32030016、32122083、U20A20403)等資助下,西北工業大學生態環......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學家繪制了人類視網膜細胞染色質的組織。這些纖維將30億個長如核苷酸的DNA分子打包成緊密的結構,并與每個細胞核內的染色體相匹配。由此產生的全面的基因調控網絡為基因表達的......
9月4日,亞太臺風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派出“追風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在浙江瑞安、上海金山、臨港新城和洋山港等地部署激光測風雷達、風廓線雷達等設備,以臺風“軒嵐諾”為案例,持續開展高精度臺風風......
6月3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曉雪團隊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無創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發石珊瑚組織脫落病的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自然—生態與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