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的60%。過去20年,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國民經濟長足發展,一些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也飛速發展,使得亞洲醫療器械市場迅速發展成為全球主要醫療器械市場之一。
很多分析人士都指出,隨著亞洲主要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亞洲醫療器械產業和市場有巨大增長空間。那么,亞洲國家醫療器械行業在監管、采購、價格、研發方面會出現什么新趨勢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近期國外專業媒體的預測和分析。
預測一:集中采購常態化
據國外專業媒體分析,未來亞洲國家的醫療器械政府集中招標采購活動將更加常態化。目前,印度、孟加拉國等人口總數過億的亞洲人口大國,其公立醫院所需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械主要是通過政府招標采購。未來招標采購的常態化,將促使醫療器械價格進一步降低。國外分析人士指出,該趨勢對日、韓、新加坡等人力成本較高國家的廠商來說尤其不利。
預測二:提升進口監管要求
據西方媒體預測,中國、印度、印尼、孟加拉國等亞洲人口大國今后將進一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進口醫療器械監管措施,執行更為嚴格的質量安全管理規范,以消除潛在的質量安全隱患。這將大大推動進口產品質量提升,同時也會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增加。
預測三:同質化競爭加劇
亞洲醫療器械廠商眾多,產品同質化現象很普遍。目前,一次性醫療器械、醫用導管、手術器械、醫院病床、輪椅等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甚至CT機、B超儀等中高端成像診斷設備領域,均存在產品同質化現象。西方媒體分析指出,隨著亞洲廠商之間技術差距逐漸縮小,今后亞洲醫療器械產業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將進一步加劇。因此,今后廠商在開發新品時一定要做好深度市場調研,以免因產品同質化加劇而造成出口惡性競爭。
預測四:私立醫院帶動需求
據西方經濟學家預測,今后10年,民間資本將大舉進入亞洲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目前,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雖然經濟較為發達,但是其醫療衛生體系的主體仍然是公立醫院。中國內地、印度、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醫療衛生體系也是以公立醫院為主。但是,在市場經濟發展較早的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私立醫院占到當地醫院總量的65%左右。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特別是很多國家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今后亞洲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中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而這些收費較高、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的私立醫院必然會采購大量新型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械,以滿足患者的診療需求。這將推動亞洲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迅速增長。
需求一:零缺陷
不久前,設在印度孟買市的《亞洲醫院管理雜志》對多個亞洲國家醫院的管理者和醫務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詢問當地醫院迫切需要哪些醫療器械,以及對一些醫療器械產品的看法。
據報道,過去幾年,亞洲醫療器械產品總銷量每年上升10%~15%,這與亞洲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有很大關系。其中,心臟起搏器、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植入性醫療器械銷量增幅驚人。一些醫院管理者就此指出,醫療器械產品尤其是植入性高風險產品必須是“零缺陷”產品。因為這些產品被植入人體后,一旦出現故障將直接危及生命。此外,目前銷量極大的家用電子醫療器械產品(如電子血壓計、電子血糖儀等),也應該是“零缺陷”產品,否則醫患很可能受到儀器數值誤導而延誤治療。
需求二:小型化
一些醫院管理者表示,在介入治療等微創醫療手段越來越普及的今天,關于醫療器械小型化的呼聲日益高漲。而數碼技術的日趨成熟,為小型化醫療器械發展奠定了基礎。典型的醫療器械小型化的例子有可吞服膠囊型消化道內窺鏡;可戴在手腕上,能測量血糖、血壓和心率等多項重要生命體征參數的手鐲型多功能電子診斷儀器;可固定在T桖衫內的心電圖儀;袖珍電子血糖儀、血氧飽和度儀;手持式B超儀等。這些器械因體積小巧、方便攜帶和使用,頗受醫患和普通消費者歡迎。
需求三:產品升級
一些醫務人員指出,世界各國迅速普及的局域網(LAN)、WiFi等網絡技術,為電子醫療產品升級提供了平臺,也為健康管理提供了極大方便。現在,人們即使身處醫院之外,也能輕松地將一些生命體征監測儀器的數據(如心率、呼吸、血壓等)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到醫生的電腦中,使醫護人員能實時掌握個體健康情況。此外,對于醫院和診所常用的B超診斷儀,只需花費很少的錢,在設備中安裝一只芯片,就可實現B超診斷結果的院內無線傳輸,使醫生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進行診斷,從而大大節省診療時間。人工耳蝸、助聽器也存在很大升級空間,從而使聽障人士獲得更好的聽力范圍,大大改善使用者的生活質量。
需求四:長壽電池
一些醫院管理人員表示,現在,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助聽器等很多電子醫療器械都要用到電池,然而不少電池產品存在供電時間短的問題,因此,患者必須經常更換電池,非常麻煩。
據報道,歐美發達國家已開發出使用時間達10年之久的長壽充電電池,它可省去經常換電池的麻煩。更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是,歐洲一家公司開發出一種“生命熱源電池”。它的巧妙之處在于能夠采集人體散發的熱量作為能源,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儲存進電池,供醫療器械使用。這種體積極小的新型電池非常適用于可穿戴醫療器械產品。
截至目前,我國已確定五批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覆蓋所有醫療資源薄弱省份。同時,全國組建1.5萬個各種形式的醫聯體,遠程醫療覆蓋所有地級市。記者29日在2023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整治總則》《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以下簡稱《兩項指南》)、《中國噪聲污......
7月25日,國家藥監局器械監管司組織召開2023年第二季度醫療器械上市后監管風險會商會。核查中心、評價中心、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投訴舉報中心和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等單位圍繞第二季度醫療器械飛行檢查、不良事......
7月25日,國家藥監局器械監管司組織召開2023年第二季度醫療器械上市后監管風險會商會。核查中心、評價中心、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投訴舉報中心和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等單位圍繞第二季度醫療器械飛行檢查、不良事......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05.shtm直播時間:2023年7月21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
7月18日,《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修訂座談會在河北張家口召開。這是國家藥監局第二次對《規范》的修訂征求意見,重點聽取市縣兩級監管部門和部分中小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意見。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
分類管理是醫療器械監管的重要基礎性制度。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分類管理改革持續推進,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分類規則與分類目錄適時修訂,監管效能和產業發展得到有力提升。隨著醫療器械相關科技和產業高速......
7月18日,《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修訂座談會在河北張家口召開。這是國家藥監局第二次對《規范》的修訂征求意見,重點聽取市縣兩級監管部門和部分中小型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意見。國家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
7月12日,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管法規主題宣貫會在京舉行。本次宣貫會是2023年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活動之一,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器械監管司會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國家藥監局器械監管司、中國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