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在供暖季到來之前,權威監測部門曾發布預警說,今年冬天大氣污染形勢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其嚴峻程度將遠遠大于去年。但,實際情況卻是霧霾“爽約”了。
1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說,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9.3%。
空氣質量改善的同時,水環境質量也沒有掉隊。同一天,生態環境部透露,2018年,生態環境部完成了地表水監測權上收,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至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降低1.6個百分點。
進入2019年,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大氣污染強化督查也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從京津冀“2+26”城市及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到地表水監測權上收再到黑臭水體整治、全國飲用水源違法項目清理,毋庸置疑,大氣和水環境狀況持續改善的背后是一系列執法行動的持續發力。
1月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指出,“生態環境部要確保實現沒有‘水分’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李干杰所提出的這一要求正在一步一步地變為現實。
好天好水增多完成約束性指標
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與2017年相比,2018年京津冀三省(市)PM2.5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2.1%、16.1%、14%。
事實上,根據生態環境部1月7日發布的空氣質量狀況顯示,PM2.5濃度下降不僅僅是京津冀三省(市)。2018年1至12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2018年1至12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
地表水狀況又是如何呢?2018年,生態環境部在完成國家地表水監測權上收的同時,完成了近2000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水質監測的采測分離。監測權上收、采測分離,不僅讓監測數據回歸真實,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部實現了對大江大河大湖水質的全面掌控。
1月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8年全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數據顯示,全國地表水優良(Ⅰ至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繼續上升,劣Ⅴ類斷面比例繼續下降;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至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
生態環境部指出,無論是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還是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考核斷面所考核的約束性指標均達到序時進度和年度目標要求。
藍天保衛戰向地方交辦問題逾兩萬個
從2017年4月開始至今(期間間隔兩個月),每天通報藍天保衛戰發現涉氣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部已經整整持續近兩年時間。其中,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原環保部派出5600余名(后增加到7000人)執法人員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城市持續一年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李干杰說,截至目前,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向地方交辦涉氣環境問題兩萬余個。
“各個工作組將當天發現的環境問題匯總后會交辦地方政府,并要求地方政府依法進行調查處理。”據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交辦問題后,生態環境部視地方的查處整改情況還會向地方政府下發督辦函,限期、限時要求地方政府對其交辦問題進行整改。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針對強化督查中發現的問題,2018年12月13日,生態環境部向京津冀及汾渭平原的渭南、銅川、淄博、天津、唐山等城市政府下發40封督辦函。而這只是強化督查啟動以來,生態環境部下發的數百封督辦函中的一部分。
“現場督查、公開問題清單、曝光典型案件、移交問題、下發督辦函、地方公開整改結果。”如此一環緊扣一環的執法模式在從根本上遏制環境違法的同時,對于“2+26”城市、汾渭平原甚至全國大氣質量改善所起到的作用,從生態環境部1月6日公開的數據中可見一斑。
2050個地表水監測站上交環境部
2018年7月底前,各地須完成2050個地表水國家站的建設并上交生態環境部。盡管面臨無數困難,但是這項工作最終如期保質完成。
地表水國家站建設以及監測權上收,根本目的在于生態環境部要全面掌控大江大河水質,“特別是生態環境部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水質采樣監測和水質自動監測站運維,但監測數據要由生態環境部統一發布。”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監測數據的客觀性與真實性,保證《水十條》目標責任考核的客觀公正。
按照《水十條》要求,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高于90%。《水十條》這一要求涉及36個城市。為此,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與住建部一起對36個城市開展督查后,又在去年10月開展了巡查。
生態環境部這位負責人說,督查與巡查直接推動了36個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
同時,2018年,生態環境部還在全國地級以下城市、長江經濟帶縣級以下城市開展了飲用水源地違法項目清理整治。李干杰說,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圓滿完成1577個水源地6242個問題整改。
“2019年,生態環境部將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推進散煤治理。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同時,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實施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攻堅戰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根據李干杰所描繪的這張治污路線圖,無疑,今年環境質量的改善程度會更加值得期待。
日前,京津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京津冀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準確把我檢驗檢測機構資質準入范圍、簡化檢驗檢測機構變更辦理程序、深化檢驗......
針對京津冀等地及東北地區嚴重暴雨洪澇災害,8月6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再次緊急預撥3.5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京津冀等地及黑龍江、吉林7省(市)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由地方統籌用于排危除險、應急搶......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京津冀地區做好防汛救災工作針對近期京津冀地區暴雨洪澇災害,8月1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1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三省(市)......
京津冀三地將共同加強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構筑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相關負責人近日介紹,三地將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
從河北省醫保局了解到,從2月10日起,河北省將取消參保人員到京津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參保人員在相關定點醫療機構看病就醫,可持醫保電子憑證或社會保障卡直接結算。記者了解到,過去河北參保人員去北京、天津......
近日,中國氣象局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多圈層間相互作用及氣候變量監測,滿......
12月28日,2022(第六屆)京津冀開發區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線上舉行。京津冀開發區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創辦于2016年,論壇重點圍繞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深入探討三地如何發揮各自優勢,進行資源互補、產業鏈......
2022年11月14日,由京津冀綠色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中關村綠創環境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聯盟助力京津冀綠色產業創新發展系列活動----技術對接會專場”在云上成功舉辦。京津冀科研院所聯盟......
2022年10月21日,由京津冀綠色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和中關村綠創環境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聯盟助力京津冀綠色產業創新發展系列活動----政策宣講會專場”順利召開。京津冀科研院所聯盟、北三......
近日,2022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積分商城正式上線,公眾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還可以獲取積分福利,并用參賽積分換取積分商城里的科技科普獎品。2022年京津冀公民科學素質大賽海報(主辦方供圖)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