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嘗百草為治病救人,藥物研發為尋找安全、有效、優質、穩定的新藥為人類健康服務。發展幾千年,“病”和“藥”一直在不停的進行競賽。
各大新藥研發機構面臨的問題,包括新藥的臨床療效、時間成本的風險和收益問題。在現代藥物研發中,從臨床前研究到臨床研究,再到最后的CFDA/FDA審批,時間漫長、花費巨大,最終失敗幾率又相當高。新藥研發過程中總是需要面臨種種困難,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研發過程需要經過藥物的設計與篩選、化學合成與改造、藥劑學與藥動學研究、工藝與制劑、質量檢測與控制、安全性與臨床評價、市場反饋等等許多步驟,面臨問題復雜。
按照工作內容的不同可將新藥研發分為四個階段:發現和甄別、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新藥申報及后續工作。首先,發現和甄別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包括藥品制備和初篩),發現和篩選藥物來源。其后的臨床研究包括I期(初步臨床藥理學研究、人體安全性研究),II期(治療作用初步評價、安全性研究),III期臨床試驗及其準備工作(擴大臨床試驗、特殊臨床試驗、補充臨床試驗、不良反應觀察)。最終是新藥申報及后續工作包括新藥申報,以及由于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新藥申報進行復查所要求做的額外工作。
對于企業和研究人員來說,臨床研究需要高昂的成本,一旦試驗失敗,不僅面臨著藥物研究的擱淺,還會損失大量資金;對癌癥患者而言,參加一些新藥的臨床試驗,往往是他們的最后一絲希望,若是試驗失敗,將會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更加巨大的打擊。
臨床前研究成為了藥物研發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臨床前研究是指藥物進入臨床研究之前所進行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產物提純研究,藥物分析研究,藥效學、藥動學、毒理學以及藥劑學的研究。每年都有大批的新藥在I期臨床的過程中被淘汰,畢竟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是有非常大的差別。
無論是動物用藥還是人用藥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都將遵循利用動物模型研究疾病的治愈方法,以及利用動物實驗驗證新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這一規律。什么樣的藥物可以進入臨床試驗,對于很多研究人員來說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對于腫瘤免疫(CAR-T/Checkpoint),由于其作用方式是調動自體免疫進行殺傷,與過去靶向藥物毒殺傷的作用方式不同。所以需要有一種模型在臨床前階段模擬人體內的免疫環境。如果有一套很好的臨床前評價體系,就能提供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試驗數據供參考,如利用人源化的小鼠模型進行新藥的評估。
有價值的工具—人源化小鼠模型
由于人類生理與動物生理有顯著的差別,利用動物模型得到的實驗結果有時不能適用到人體上。人源腫瘤組織異種移植(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 PDX)小鼠模型能夠實現在動物體內做人體相關的新藥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模擬人體臨床試驗。
鑒于腫瘤免疫療法的特殊性,艾德摩自主研發適用于腫瘤免疫療法評價的小鼠模型-HSC小鼠。此模型通過移植人造血干細胞,實現在小鼠體內重塑免疫系統,在此基礎上移植人源腫瘤組織,獲得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不僅能夠幫助藥企提高藥物臨床試驗的通過率,幫助患者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也為人免疫系統及細胞免疫治療的臨床前評估提供了有力工具。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兼創始人彭思穎博士表示,人源化免疫重建小鼠可以成為推進新藥研發的有力工具,有效縮短新藥臨床試驗周期、大大降低臨床實驗的成本和風險,從而加速國內創新藥物和新型療法的誕生。
未來市場廣闊
2011年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約為830億美元,近五年來,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復合增長率為7.6%,顯著高于全球藥物市場4.3%的平均增長率。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在800億元左右,年均增速在20%左右,抗腫瘤和免疫用藥在2012年以18.2%的市場份額超抗生素16.46%的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處方藥類別。
新藥研發的巨大需求也為人源化小鼠藥物評價模型帶來巨大的市場。艾美仕研究數據顯示,過去5年時間里,治療20多種腫瘤疾病的70種新藥物問世。目前,腫瘤在研藥物超過586種,過去10年間增長63%,其中靶向藥物占到87%。
科技的進步帶動了醫學的發展,面對疾病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新的腫瘤藥物不斷出現,艾美仕數據顯示腫瘤在研藥物超過586種,過去10年間增長63%;其中靶向藥物占到87%。 研發后期的腫瘤療法包括270種生物療法,其中含16個基因療法,86個新的單克隆抗體以及15個已上市單抗的生物類似物;研發后期的產品還包括74個針對多個瘤種的癌癥疫苗。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抗腫瘤藥物行業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金磚四國”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抗腫瘤藥物市場。在中國,由于腫瘤的發病率快速上升,抗腫瘤藥物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同時因為目前藥物療效的局限性,新的抗腫瘤藥物市場亟待大力開發,抗腫瘤藥物開發已成為制藥行業的一大熱門。
腫瘤藥物的研發熱潮也將為人源化小鼠藥物評價模型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動力。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13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該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器官芯片技術建立一種體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統,模擬新冠病毒......
新冠對于癌癥患者威脅尤其大。一方面,癌癥患者往往身體狀態不佳,被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新冠顯著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工作,很多患者被耽誤治療。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一定總是壞......
以色列研究抗癌、抗衰老疑難雜癥超高分辨率顯微鏡看到活細胞本報駐以色列記者毛黎特拉維夫大學率先證明,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有效地破壞動物癌細胞DNA,同時保持周圍其他細胞組織完好無損;舍巴醫學中......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周德敏教授團隊聯合,開發了基于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技術,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療,并在國際上首次將光控“開關”分子應用......
臨床檢驗常見設備包括:一、臨檢設備:血細胞分析儀、流式細胞儀、血凝分析儀、尿液干化學分析儀、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糞便分析儀二、生化免疫設備: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酶免疫分析儀、熒光免疫分析儀......
近日,研究人員在Cell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BiophysicalJournal上報告說,一種被稱為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白細胞能在組織中挖掘隧道,有可能使其他......
12月2日從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制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給實現高效低毒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
摘要在過去的十年中,人們從研究植物代謝組學到發現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研究,再到開發新的療法,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MALDI)成像技術已成為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MALDI技術通過提供對治療化合物及其......
利用CRISPR-Cas基因組編輯系統,現在可以對細胞中的基因進行精準地切割、修復甚至替換,這一技術已為治愈一系列罕見的遺傳疾病開辟了新的可能。因發現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的兩位科學家也在今年榮獲......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其微生物種類超過1000種,數量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腸道粘膜集結了人體約60%~70%的免疫細胞,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謂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