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害怕老鼠等動物將病毒傳給自己。但結果顯示,在傳播病毒方面,其他動物更有理由害怕人類。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對病毒基因組開展的一項最新分析表明,當病毒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時,病毒更多地是從人類跳到其他動物身上,而非相反。相關論文發表于3月2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生態&進化》雜志。
一些動物園動物從人類身上感染了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
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傳給動物的病毒比動物傳給人類的多。例如,在蝙蝠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后,人類將其傳播給了許多其他物種。
團隊使用全球測序病毒數據庫研究了病毒在物種之間的傳播。數據庫囊括了近1200萬個序列,但許多序列缺乏有關其何時收集以及來自哪些宿主物種的數據。鑒于此,他們從中挑選出60000個高質量序列,并提供了完整的數據。隨后,他們創建了相關病毒的“家譜”。
研究總共鑒定了近13000個病毒譜系及其不同物種之間的3000次傳播。結果顯示,在涉及人類的600次傳播中,大多數(占比64%)是病毒從人類跳到動物身上,而非相反。
其中,新冠病毒、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是人類傳給其他動物最常見的3種病毒。這與其他研究相吻合,例如,人類已將新冠病毒傳播給寵物、動物園動物、水貂等養殖動物和白尾鹿等野生動物。而且,除這3種病毒外,剩余54%是人類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動物。
研究團隊表示,人類將病毒傳播給其他動物對許多瀕危物種來說是一種威脅。例如,人類偏肺病毒和人類呼吸病毒的暴發已導致烏干達的幾只野生黑猩猩死亡。
艾滋病病毒(HIV)候選疫苗研發近期捷報頻傳。在《科學》系列雜志剛剛發布四項種系靶向HIV疫苗前景研究后,美國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開發的一種HIV候選疫苗,在參加臨床試驗的一小群人中觸發了一種“難以......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在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粗木虱體長不到11毫米,是一種以腐爛植物為食的無光彩的有鱗無脊椎動物,看起來似乎不太像一位“園藝大師”。然而,外表可能具有欺騙性。粗木虱是迄今已知的通過食用種子來傳播種子的最小動物。圖片來源:MATT......
5月9~10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主辦。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
記憶性B細胞(MemoryBcells,MBCs)能夠對感染性疾病提供長效的免疫保護,然而,HIV、丙型肝炎和巨細胞病毒等慢性病毒感染會破壞MBC的發育和抗體的產生[1],導致不完全和無效的免疫保護。......
一篇5月1日發表在《自然》的論文認為,人類社會遭受的頻繁擾動會提高人群抵御傷害和從后續衰退中恢復的能力。這項研究分析了30000年的人類歷史,對未來人口的增長和恢復,以及對當代恢復力的建設都有所啟發。......
烏鴉、黑猩猩、大象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然而,這份名單并沒有以脊椎動物結束,研究人員正在將對意識的研究擴展至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在內的更廣泛的動物中。據《自然......
烏鴉、黑猩猩、大象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然而,這份名單并沒有以脊椎動物結束,研究人員正在將對意識的研究擴展至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在內的更廣泛的動物中。據《自然......
一輪兇猛疫情肆虐多國。據央視新聞,巴西衛生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巴西2024年登革熱疑似及確診病例上升至4270624例,死亡病例2197例,另有2276名死亡病例待核查。另據西班牙媒體《20分鐘》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