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5-13 12:23 原文鏈接: 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影響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在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實驗設計圖。研究團隊供圖

    底棲生物擾動是紅樹林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環境特征之一,在紅樹林碳循環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土壤中大型穴居大型動物群類似于生物擾動器,其存在和活動可通過改變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從而顯著影響微生物驅動的碳循環過程。然而,目前關于紅樹林底棲動物(如招潮蟹)的挖洞活動對土壤甲烷排放及其在微生物機制尚不清楚。

    該研究對兩個不同紅樹林群落中招潮蟹擾動前后土壤中的甲烷排放、土壤理化性質以及甲烷循環微生物群落組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與未經招潮蟹擾動的土壤相比,招潮蟹的擾動導致土壤中的甲烷排放率增加了86%-430%。招潮蟹擾動土壤銨根離子、pH值和可溶解性有機碳含量較高,但硝酸鹽、硫酸鹽、鹽度和總氮的濃度較低。


    招潮蟹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機制概念圖。研究團隊供圖

    此外,招潮蟹擾動土壤產甲烷菌群落的豐度有所增加,但甲烷氧化菌群落的豐度和多樣性卻有所降低。具體而言,招潮蟹的擾動顯著地增加了土壤中Methanosarcina的相對豐度,降低了II型甲烷氧化菌的相對豐度降低,這可能會導致甲烷排放量的總體增加。

    該研究強調了在評估濱海濕地固碳潛力時,應考慮招潮蟹的生物擾動所帶來的影響。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4.109445

     


    相關文章

    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影響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王法明團隊在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底棲動物擾動對紅樹林土壤甲烷排放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土壤生物學與生物化學......

    《“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研究發現用糞便傳播種子的最小動物

    粗木虱體長不到11毫米,是一種以腐爛植物為食的無光彩的有鱗無脊椎動物,看起來似乎不太像一位“園藝大師”。然而,外表可能具有欺騙性。粗木虱是迄今已知的通過食用種子來傳播種子的最小動物。圖片來源:MATT......

    第二屆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研討會在京召開

    5月9~10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首農香山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主辦。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分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

    研究發現更多的動物存在意識科學家呼吁重新思考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烏鴉、黑猩猩、大象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然而,這份名單并沒有以脊椎動物結束,研究人員正在將對意識的研究擴展至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在內的更廣泛的動物中。據《自然......

    馬兒進校園:共慶“世界獸醫日”

    4月27日,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在衛崗校區玉蘭路舉辦了“春日萌寵嘉年華——馬兒專場”。 活動現場。南京農大供圖4月27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獸醫日,今年的主題是“獸醫是不可或缺的衛生工作者(V......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召開常務理事會

    4月20日,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學分會第十一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譙仕彥,亞熱帶生態所黨委書記譚支......

    “顯而‘疫’見”三農服務團開展社會服務

    3月31日,青島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顯而‘疫’見”三農服務團前往青島雙贏良種豬繁育專業合作社、膠州市文興生豬養殖場等企業開展社會服務活動,本次社會服務以“服務養殖一線,助力產業振興”為主題,為生豬健康......

    人類將病毒傳給動物多于動物傳給人類

    人們害怕老鼠等動物將病毒傳給自己。但結果顯示,在傳播病毒方面,其他動物更有理由害怕人類。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對病毒基因組開展的一項最新分析表明,當病毒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時,病毒更多地是從人類跳......

    Nature:文化并非人類獨有,猩猩甚至蜜蜂也有學習和傳承文化的能力

    社會化習得并長期存在的行為被稱為文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和人類文化一樣,動物文化也可以累積,此過程中后續行為建立在此前行為的基礎上。人類累積文化的過程包含著極為復雜、任何個體在一生中都無法獨立發現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