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又稱品系,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或單個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因此,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根據菌株的定義,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遺傳性純”的標志,一旦菌株發生變異,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當進行菌種保藏、篩選或科學研究時,在進行學術交流或發表論文時,在利用菌種進行生產時,都必須同時標明該菌種及菌株名稱。
“明早我去實驗室看結果。如果實驗結果不理想,我們再討論修改方案。”晚上10點,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健文給學生發完微信,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實驗按周排期,本周應該把菌株‘養’好。不過,辛......
美英兩國研究人員將實驗室制造的超過7條合成染色體組合到一個酵母細胞中,產生了一種“半人造”菌株,其合成DNA超過50%。它具有和天然酵母菌株一樣的生存和復制能力。該團隊現已合成并調試了所有16條酵母染......
8月10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周欣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揭示了與蜜蜂健康密切相關的問題:蜜蜂如何選擇最適合的共生腸道菌?而這個問題也是演化生物學上的一個經典難題。蜂蜜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健......
鼠疫,是一種由鼠疫耶爾森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歷史上曾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紀時被稱為“黑死病”,當時殺死了歐洲多達一半的人口。在最近報道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一具有5000年歷史......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學院、交叉科學研究院李錦銓課題組在豬鏈球菌的跨宿主傳播的分子機制、地域傳播規律以及毒力的進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該研究首次提出豬鏈球菌人類適應性種群已經形成,證實了該類......
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健康和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微生物所供圖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劉雙江團隊構建了包含400個不同物種的健康人群腸道微生物菌株資源庫(hGMB),相關成果發表于《微生物組》期刊。越來越多的......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黃俊潮帶領的功能基因組學與利用團隊在玉米黃素生物合成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鞘氨醇單胞菌實現遺傳操作,獲得高產玉米黃素的安全工程菌株,有望解決目前玉米黃素供不應求、價格高等問......
人體消化道是成千上萬種不同細菌的家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目前已分離保存了近8000種人體消化道菌株的樣本,并揭示了其遺傳和代謝背景。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NatureMedicine上。研......
人體消化道是成千上萬種不同細菌的家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目前已分離保存了近8000種人體消化道菌株的樣本,并揭示了其遺傳和代謝背景。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NatureMedicine。研究......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2019年10月9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活性物質大伏革菌(Phlebiopsisgigantea)菌株VRA1835,VRA1984和FOCPG410.3的農藥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