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并于近日發布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下面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2017年,以省(區、市)為單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服務量較上一年度有較大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
《方案》明確,圍繞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薄弱環節,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能力,突出服務特色,改進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提升群眾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利用率和獲得感,為建設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打好基礎,重點實施以下工作內容:
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人群為重點,以疾病管理和預防保健服務為切入點,提高簽約服務利用率,逐步擴大簽約服務范圍。
提升門診醫療服務能力
以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腦卒中康復期、晚期腫瘤、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患者為重點,提高綜合管理服務能力。可發展康復、口腔、婦科(婦女保健)、兒科(兒童保健)、精神(心理)衛生等專業科室,鼓勵開設慢性病聯合門診。
提升急診急救能力
加強對心肺復蘇、氣管插管、除顫、洗胃、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急救技能的標準化培訓,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急救技能水平,提高對循環、呼吸、腎功能衰竭、急性中毒、休克等急危重癥患者初步診斷和急救處理能力。
加強住院能力建設
結合區域醫療衛生需求和機構基礎條件,合理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上級協作醫院開設聯合病房,提升基層住院診療服務能力,提高床位使用效率,方便居民群眾就醫。
提高檢驗檢查和藥品服務能力
發揮第三方機構作用,建立影像、心電、檢驗、消毒供應等區域中心,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大力推廣針刺類、灸類、刮痧類、拔罐類、中醫微創類、推拿類、敷熨熏浴類、骨傷類、肛腸類等中醫藥技術方法,在老年人、兒童、孕產婦、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中,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增加中醫藥健康管理內容。
保障醫療質量安全
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遵循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和相關病種臨床路徑,規范臨床診療行為。依托區域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完善基層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培育醫務人員質量安全文化意識。加強抗菌藥物、激素、靜脈輸液等臨床用藥管理,運用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處方點評等形式控制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降低抗菌藥物、靜脈輸液使用率。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
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在廣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分享廣東、福建、海南、山東等地深化醫改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衛健委體改司監察專員姚建紅、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廣州市衛生計生委主任唐小平,以及安......
記者從河南省衛計委獲悉,為提高兒童白血病患者醫療救治及保障水平,降低患兒家庭經濟負擔,河南明確要將兒童白血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河南省范圍內推進形成兒童白血病患者“院前早期識別、院中規范治療、......
針對冬春季流感相對高發,“家庭醫生”是否能發揮更大作用?該話題也引起了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人大代表熱議。2016年,中國國務院醫改辦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
近日,一條《我國超過5億人有家庭醫生》的報道引發社會熱議,12月20日,國家衛計委基層司對此回應稱:家庭醫生不是私人醫生,簽約數字沒有問題,但服務質量仍有待提高,下一步將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國家......
5月10日,國家衛計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護理工作有關情況。優質護理服務實現了三級醫院全覆蓋,逐漸延伸至社區和家庭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國注冊......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啟動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并于近日發布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下面簡稱《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以省(區、市)為單......
對于中國大部分家庭來說,家庭醫生服務還是一個陌生概念。6月6日,國務院醫改辦、衛計委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
上海市衛生局披露,今年起,上海將全面推廣家庭醫生制度,力爭到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每個家庭與一名家庭醫生簽約。據初步測算,年內,上海將有17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占申城社區衛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