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長、環節多,如何更快打通從實驗室的“最初一公里”到市場應用的“最后一公里”?近日,我市公布了首批概念驗證中心、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備案名單,涉及纖維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領域。這些服務平臺將致力打通堵點,科學精準發掘市場價值、輸出成果轉化“最大功率”,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
打通堵點,助力跨越鴻溝
前不久,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孵化器內的一家在孵企業完成了首輪3000萬元融資。這匹高速光電調制器行業里跑出的“黑馬”,兩年前還只是一個手握光電芯片先進技術的高校創業團隊。
技術能不能變成產品?做成產品有沒有用、好不好用?市場需不需要?這些問題,團隊很難回答,他們找到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該院概念驗證中心基于技術積累和對市場的判斷,幫助團隊確定了成果轉化方向,并為芯片加工、封裝、機械化提供了專業人員和設備支持。團隊迅速完成工程驗證,步入市場驗證階段。
10月底,在江蘇集萃纖維研究所牽頭建設的市成果轉化中試基地,一種名為“生物基尼龍56”的纖維樣品在生產線上加工成型。“黑龍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自產的原料切片,想看看這種材料能不能做成纖維產品,快速地規模化、標準化推向市場。”江蘇集萃纖維研究所副所長周家良博士說,這家企業是做生物發酵的,不具備纖維生產能力,輾轉找到一些供應鏈上的工廠加工樣品,都因出貨量少被拒之門外。而集萃纖維中試基地接受委托后,已經為其試生產了20多種樣品,其中幾種性能評價較好,接下來將進行規模化驗證。
概念驗證和中試,都不直接產出技術,卻是科技成果轉化從概念到產品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市科技局副局長吳衛東介紹,科技成果從應用研究到產業化面臨三道難關:創新概念向原型機演進的驗證“斷橋”、原型機向產品演進的“死亡之谷”、產品向量產演進的“達爾文之海”。與之對應,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產業化一般也要經歷三個階段,即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和成果產業化。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我市提出布局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對相關項目給予一定支持。“這既是落實全會精神的舉措,也是破解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從產品到量產的產業化難題的迫切需求。”吳衛東說,期望通過概念驗證,把初步研究成果或產品迭代設想轉化為可初步彰顯其潛在商業價值的技術雛形,驗證早期成果的可行性,同時篩選淘汰缺乏商業開發潛力的概念;通過建設中試基地,滿足大中小各類型科技成果規模生產、便捷中試及個性化定制需求,加速未來產業前沿技術成果熟化落地及商業化,助力南通產業創新集群發展。
提升效率,加速成果落地
再好的技術成果,如果無法轉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首批三家市級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都擁有高校背景,對此感受更深。
“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有一些商業化的概念,但從技術到產品,再從產品到市場,能夠跨越這兩道鴻溝,最終被市場留下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方醒博士坦言,工程能力不足是高校團隊或者初創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缺乏這個能力,可能連原型機都很難做出來。購買設備、聘請資深工程師,成本顯然不是初創企業能承受的;自己慢慢打磨固然可以,但產業迭代、國內國際競爭形勢都不等人。
概念驗證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初創團隊加速工程驗證的過程,提高成功概率。“通過前期對接服務,甄別篩選出一部分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張方醒說,如果產品研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且無法解決,則及時叫停。如果技術方案可靠但有一定欠缺,則幫團隊及時調整研發方向,把研發節奏提上來,把產品優化好。
提升成果轉化效率,也是中試基地承擔的重要使命。“我們的絕大多數客戶都直面市場,要求短中期交付,對他們來說,效率就是成本。”周家良介紹,研究所纖維開發業務范圍涉及材料界面控制、纖維加工成形、纖維材料后加工、面料設計與織造四大板塊,擁有足夠的技術開發與整合能力,兼具匹配的檢測能力,能夠為客戶大大節省產業鏈中的溝通成本,提升了交付效率。
近期,江蘇集萃纖維研究所承擔的一項眾籌科研項目即將結題。項目需求由上海嘉麟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出,目標是開發一種集抗紫外線、瞬間涼感、吸濕速干及抗菌等功能于一體的纖維材料。單憑一家企業,很難組織全流程研發和生產,上下游層層溝通反饋,費時費力。“現在,技術溝通和樣品試驗只需要交給我們一家來做,實現從串聯到并聯。”周家良說,從母粒的選擇到加工成型,再到后續的面料性能評估和反饋,全流程在研究所內部就能形成閉環。哪個環節遇到堵點、需要什么,研究所直接與對應企業溝通,大大縮短了方案驗證周期。
著眼市場,撬動產業升級
無論是概念驗證還是中試,最終目標都導向“市場”。
在張方醒看來,概念驗證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完成了工程驗證,后面還有市場驗證。初創小微企業往往難以接觸到真正的用戶,無法獲取用戶需求和痛點,也就沒辦法得到正確的產品形態。產品做出來了,市場在哪里,規模是多少,怎么跟下游匹配,怎么定價……以上種種,都是小微企業難以跨越的“商務門檻”。
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自己就有很多成果轉化項目,其中一部分產業化做得好的也成立了公司。“我們踩過很多坑,從中積累了經驗、資源,清楚從高校到市場需要經歷什么。”張方醒說,研究院就是為企業打通市場的“潤滑劑”,能夠幫助企業完成市場調研、貸款融資、宣傳推廣等流程。“目前我們已受理的15個概念驗證項目都是工程驗證,但從長遠來講,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個升級版的孵化器,不僅輔助企業走好‘最初一公里’,更陪伴企業走穩更重要的后半程。”
助力科技成果走向市場的成果轉化平臺,同樣也面臨“市場”的考驗。首先,概念驗證和中試是近年興起,各地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尚無定式模板。其次,儀器設備、實驗平臺、人才團隊都是運營成本,但高服務報價又難以被市場接受。采訪中,各平臺負責人都坦言,盡管有政府資金支持,也很難真正走市場化的路子。
即便如此,“建好用好平臺”仍是共識。“中試驗證是技術和市場的‘蓄水池’,緊密聯系終端市場。”周家良認為,做好中試驗證,能夠幫助研究所更清楚地找到市場,從中可以衍生出更多技術服務合作。基于此展開的技術股權投資和直接面向市場的供應鏈開發等,能夠帶來更大收益。“我們建在南通,也希望能服務好更多地方企業,助力新材料、紡織產業的發展。”
經由概念驗證等服務,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的孵化平臺已吸引10余家企業進駐。“通過平臺提供的服務,能夠把更多好項目帶到南通,通過產業化實現更大經濟效益,這就是建設概念驗證中心的意義所在。”張方醒說。
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長、環節多,如何更快打通從實驗室的“最初一公里”到市場應用的“最后一公里”?近日,我市公布了首批概念驗證中心、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備案名單,涉及纖維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領域。這些......
“新興計量需求”成為全球計量研究趨勢對于引領我國計量中長期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記者近日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獲悉,在前不久結束的第23屆國家計量院院長會議上,國際計量委員會(C......
2024年10月17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在杭州舉辦CNAS纖紡領域評審員持續培訓。CNAS纖紡領域60余名骨干評審員參加培訓。本次培訓是CNAS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全國“質量月”......
朝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朝陽市衛生監督所)實驗室儀器設備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公示,總金額19409576元,詳細情況如下:一、項目編號:JH24-211300-02262二、項目名稱:朝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
亞洲重要的分析、生化技術、診斷和實驗室技術博覽會——第十二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2024)即將于2024年11月18-2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N5&E6-......
近日,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正式向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授牌授權測試認證實驗室。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的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成為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際數據空間(IDS)認證評......
近日,國產毫米波雷達企業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簽署車載成像雷達技術聯合實驗室戰略協議,共建“空天院-行易道車載成像雷達技術聯合實驗室”,進一步加強雙方在科學研究......
4日,芙蓉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專題會在長沙舉行。大會宣讀了2023年芙蓉實驗室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結果,并為獲獎者頒發獎杯;同時介紹了今年以來芙蓉實驗室的運行建設情況,包括基礎建設、人才團隊建設、科研創新......
記者從天府絳溪實驗室獲悉,近日,天府絳溪實驗室首個技術創新中心——時空AI感知技術創新中心(下稱技術中心)正式簽約成立。技術創新中心主要面向具身智能、電磁感知、泛在互聯等重點方向,引入有顯著產業化潛力......
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日前,成都高新區企業中科創達與火山引擎舉行深度合作簽約儀式,并為聯合大模型實驗室揭牌。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核心技術、產品和市場等多方面優勢,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領域展開深度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