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糧農組織)2月5日發布的《谷物供求簡報》,將2014年世界谷物產量估值提高至25.32億噸,較2013年增長700萬噸,這是糧食產量估值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紀錄。由于全球谷物供應不斷增加,國際糧價已經跌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理論上講,世界糧食整體供大于求,由此帶來糧價走低,將對糧食進口國形成利好,有助于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但考慮到美元走強、缺糧國的財力限制以及地區不平衡等因素,糧價下跌不能簡單等同于糧食安全,特別要防范糧價走低可能導致的未來糧農減產的風險。
國際糧價從2014年初一路下滑
國際谷物理事會近日上調對2014年全球玉米產量的預測。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也顯示,2014年全球小麥收成創下歷史紀錄,全球大米產量接近前年的紀錄。與此同時,巴西和尼日利亞等國從美國購買小麥的需求正在減少,為近20年來最弱。受此影響,國際糧價從2014年初開始一路下滑。
2014年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202.1點,較2013年下降3.7%,較2011年的峰值降低近28點,其中僅谷物價格指數就較2013年大跌了12.5%。進入2015年,這一態勢仍在繼續。在美國,小麥期貨遭遇40年來最差開局,芝加哥的大米期貨價格則觸及每百磅10.525美元,為2010年8月以來最低點,可可價格也跌至一年來最低點,紐約的期貨進入熊市。
有分析指出,在2007—2008年糧食價格飆升引發糧食危機后,隨著近幾年生產投入的加大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世界糧食整體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趨勢。從理論上來講,國際糧價下跌在一定程度上為糧食進口國帶來利好,將有助于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但考慮到目前美元持續走強、地區發展不平衡等現實因素,世界糧食安全形勢并不能過分樂觀。
糧農組織高級谷物經濟學家阿布多爾萊薩·阿巴希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觀察世界饑餓人口總數就不難發現,不管是在近年國際糧價達到峰值時,還是在過去始終徘徊于低谷時,世界饑餓人口的總數并沒有出現大幅波動。
糧食安全問題已經超越農業范疇
根據糧農組織的統計,歐盟、美國和中國的玉米庫存仍在增加,歐盟、中國、印度和俄羅斯小麥庫存也不斷增加,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大米庫存也處于最高水平。不過,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目前世界上至少還有38個國家仍處于缺糧的境地,其中非洲國家有29個。贊比亞、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和中非等國,目前的糧食供給存在嚴重危機。
可以說,國際糧價持續下跌,但非洲的糧食安全形勢并未好轉,而糧價走低,從供求關系的角度來看,未來還可能打壓糧食生產,造成糧食產量下滑。
造成這種反差的原因是什么呢?阿巴希安分析說,其實世界糧食產量的增加更多意味著食品加工的原材料更加充足,而食品的最終價格不僅體現在原材料價格一個方面,與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成本相比,糧食成本價格對消費者的影響就沒那么顯著,“比如小麥價格在國際糧食市場中下跌10%,市場上面包價格的降低幅度可能連1%都達不到”。
由于國際糧食市場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近兩年不斷走強,也是拉低國際糧價的因素之一”,阿巴希安表示,對很多國家來說,雖然國際糧價在走低,但兌換成本國貨幣,糧食進口成本依舊高昂。而且,對很多財力孱弱的國家而言,即使國際糧食價格跌到1美元/噸,饑餓還是無法解決的難題,這正是很多欠發達國家面臨的現實問題,“其實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糧食安全問題已經超越了農業范疇,還必須考慮各國不同的宏觀經濟狀況。”
另一方面,國際糧價持續走低,客觀上削弱了非洲國家糧食生產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導致非洲糧食生產在市場上賺不到錢,糧食生產轉而受到抑制”。阿巴希安認為,非洲國家的糧食生產還面臨諸如氣象、疾病和戰爭等因素的制約,“這也使得只有少數非洲國家具備擴大生產的條件,而國際糧價走低使非洲國家積極性受挫,從長期來看,不利于這些國家糧食自力更生。”
警惕市場供大于求可能帶來的風險
專家指出,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通貨緊縮的風險,消費者更傾向于緊捂錢包,這可能會對未來世界糧食生產帶來負面影響。隨之可能出現的是,農業生產者會因為賺不到錢而減產,同時政府也可能因為庫存過剩導致倉儲成本上升,進而主動對農業生產規模加以控制。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小企業和個體生產者將因此遭受致命打擊。
“國際糧價下跌將使大型農企處于有利位置。”阿巴希安表示,利潤下滑將使中小企業和個體生產者難以為繼,大企業則會依靠雄厚資金而趁此機會占領更多市場份額,導致糧食供應渠道收窄。
“政府必須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阿巴希安認為,政策制定者必須認清眼前的現實,“目前的國際糧價只是相對較低,只是在極高的位置下滑了一些”。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清楚地顯示出,雖然經歷了連續3年的下滑,但目前該指數仍是2003年的兩倍有余,“相較于國際糧價的走勢,如何保持生產渠道的多樣性,進而保證糧食市場穩定運行,才是政府為保證糧食安全需要關注的首要問題”。
奧地利科學家的開發的一種新工具能預測一個國家未來最多30天內面臨食物獲取不足(或糧食不安全)的個體比例。作者指出,這種工具有望指導面臨糧食不安全風險的國家制定決策,從而做出更及時的響應。相關研究近日發......
“這是我們采用玉米誘導小麥單倍體途徑開展小麥雙單倍體育種技術研究培育的兩個雙單倍體小麥新品系及其他一些新品系的小區試驗,苗相的生長勢和抗旱、抗病性等表現還是比較好的。”3月2日下午,春回大地,在位于陜......
“把種質資源、創新品種作為推動水稻生物育種創新的關鍵核心,通過科技與產業化雙輪驅動,提高黑龍江水稻產業整體效益及農業綜合競爭力。”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研究員向科......
“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米、面、油的價格一直都很平穩,但中國的糧食安全了嗎?”2月9日,在第737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如是發問。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體形勢持續向好,糧......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1月18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在瑞士蘇黎世舉行半天會談。這是兩人兩年來的第四次溝通、首次面對面交流,也是2023年中美第一次談。#中美高層會談現場記錄#剛......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代謝》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一種新的遺傳機制。這是一個與饑餓控制有關的基因異常表達導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數肥胖的常規基因檢測無法......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屆糧食儲運與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南京財經大學、中加生態儲糧研究中心、江蘇省糧食流通與安全國際聯合實驗室、江蘇高校現代糧食流通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江蘇科技大學、......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巴西寵物的論文認為,貓和狗的主人通過喂食干糧(由干貓狗糧或餅干等組成),而非含水量較高的濕糧,可以大幅降低寵物飲食的環境影響。這項研究發現......
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9月底在劇烈爆炸中多處受損。這兩條跨境海底管道穿越俄羅斯、丹麥和德國三國領海以及五個國家(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的專屬經濟區,將天然氣從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