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糧農組織)2月5日發布的《谷物供求簡報》,將2014年世界谷物產量估值提高至25.32億噸,較2013年增長700萬噸,這是糧食產量估值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紀錄。由于全球谷物供應不斷增加,國際糧價已經跌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 理論上講,世界糧食整體供大于求,由此帶來糧價走低,將對糧食進口國形成利好,有助于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但考慮到美元走強、缺糧國的財力限制以及地區不平衡等因素,糧價下跌不能簡單等同于糧食安全,特別要防范糧價走低可能導致的未來糧農減產的風險。 國際糧價從2014年初一路下滑 國際谷物理事會近日上調對2014年全球玉米產量的預測。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也顯示,2014年全球小麥收成創下歷史紀錄,全球大米產量接近前年的紀錄。與此同時,巴西和尼日利亞等國從美國購買小麥的需求正在減少,為近20年來最弱。受此影響,國際糧價從2014年初開始一路下滑。 2014年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202.......閱讀全文
“超級風暴” 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表示,世界范圍內的食品價格上漲如同金融市場危機一樣,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這是國際社會首次將糧食危機與金融危機擺在同一個位置上并列。此前1月份,在這份與花旗、MMC保險公司、瑞士再保險、沃頓商學院危機中心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人民網7月26日電(記者賈興鵬)到7月20日收盤,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玉米及小麥等3大谷物期貨價格已連續5周大漲。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國際玉米、小麥價格的累計漲幅超45%,漲勢最小的大豆期貨價格漲幅也接近25%。專家認為,國際糧食價格持續暴漲,天災是主因。 7月25日,人民
受極端異常氣候影響,今年農業災害多發重發。尤其是部分地區頻繁發生的暴雨、山洪和泥石流,使糧食生產備受關注。前期國際糧價上漲,更使糧食價格問題成為焦點。糧食形勢關系國計民生,半月談系列刊物《時事資料手冊》2010年第5期就這一問題刊發專稿。資料圖:近年來,
近日,美國科技博客Quartz網站發表題為《中國的農業為何正在衰退?》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在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過程中,農田和水資源已遭受嚴重損害,盡管經濟突飛猛進、民眾更富裕,但中國保持糧食增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若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一個依賴中國的全球經濟體系將走向災難。 近年來,針對
盡管“以糧為綱”的口號早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漸行漸遠,但當2008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一路飆升,整個世界都在探討糧食危機的大環境下,很多人不得不開始擔憂:中國這個人多地少、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國家,將面臨怎樣的險境? 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李昌平——這個曾在2000年含淚給總理寫信說“農民真苦、農
節能減排是否將繼續成為“十二五”規劃約束性指標?今年自然災害頻發會不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全年3%物價調控目標能否實現?正在天津出席第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4日就當前經濟領域部分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節能減排將繼續成為
確保糧食安全要合理利用國外市場,“適度進口”是題中應有之意,但要把握好糧食進口的規模和節奏 當前進口總量占國內產量的比例不到3%,進口未超警戒線 近日,我國谷物凈進口同比增長86%的數據引人關注。據統計,今年前4月,我國農產品(9.35, 0.00, 0.00%)進出口貿易逆差同比增長4
中國有必要保持18億畝耕地嗎? 在中國連續糧食9年增之后,這些問題引發的爭議越來越大。 在4月10日舉行的中國社科院2013年農村綠皮書發布會暨研討會上,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司長郭瑋認為,國家糧食安全標準可能需要調整。 “新形勢下,不能籠統地以糧食自給率衡量糧食安全是否存在問題。
“這玉米根本賣不動,我現在都不怎么打理這片地。”蹲在一片雜草叢生的玉米地旁,北京市大興區農民老馬對本報記者感慨道。但老馬遭遇的“賣糧難”并非因為中國糧多,相反近兩年中國正在大量地進口糧食,糧食自給率早已突破政府此前制定的95%標線,2012年有1.9億中國人需要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糧食問
今年年初,我國出現大面積的持續低溫天氣,對我國湖南、湖北等地的早稻以及東北水稻、玉米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進入夏季后,這些糧食主產區部分地區又遭遇洪澇災害。秋糧占年糧食總產的七成,在國際糧價變動較大的情況下,我國秋糧生產會不會因為自然災害出現滑坡,進而引發價格大起大落? 近日,國家
26日,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回應相關熱點問題時表示,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但眼前糧食的高庫存不是常態,不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長遠來看,我國糧食產需還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口糧安全,要求有關部門一起把好五道關口,防止有毒有害的糧食銷售出庫,而
“新的蝗群將在下一個播種季節開始時,也就是3月~4月形成。這是一種威脅。”近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負責蝗災的高級官員Keith Cressman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蝗群不會直接進入中國。就現階段情況看,蝗災暫時不會對國際糧食價格造成影響。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樊勝根也向《中
分析師認為,干旱帶來的供求關系變化是推漲糧價的導火索,而細分行業如養殖、植物壓榨油行業,也將受到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因美國干旱導致的糧食減產正在展現出蝴蝶效應。 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顯示,受此信息影響,多種農作物期貨價格指數開始急劇上漲,對于糧食生產企業而言,供需變化催漲的價格無疑
世界首例轉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誕生 聽到“開個微博或微信公號來講講轉基因”這樣的提議,一些科學家臉色一黯。 在他們看來,這種做法對于普通的科學問題或許有效,但要是談轉基因,恐怕處境難堪。 這種疑慮也許會在2016年有所改變。1月出臺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對農業轉基因技術“在確保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人口增長等給世界糧食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日前,來京出席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建院50周年“百家論壇”的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Lester R. Brow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布朗曾任美國世界觀
1.前言 盡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全球糧食生產有顯著的增長, 但當今社會需要面對的最重要挑戰之一是,如何養活21世紀中葉全球即將達到的90億人口。為了滿足糧食需求又不明顯增加糧價,基于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對能源安全、地區飲食結構變遷的關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貧窮和饑餓減半的千年目標,估計屆
聯合國有關機構預計,到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預期,世界人口屆時有可能突破150億。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隨著人口增加,過度開發和利用土地,科學家們對地球環境設定的九大安全防線中,生物多樣性喪失、氮與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幾項地球底線正瀕臨失守……生態信貸短缺挑戰人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樊勝根近日在總部位于華盛頓的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表示,過去30年間,全球農業科學和食品生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消除全球饑餓至少還面臨三個重大挑戰。 首先,全球仍有8.7億人口面臨饑餓威脅,另有20億人因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遭受“隱性饑餓”;第二,未來
基因編輯讓番茄重獲美味。圖片來源:Viktor Drachev/TASS/Getty 當前,隨著經濟和技術發展,糧食產量連年增加,但全球糧食安全情勢仍不容樂觀。 例如,全世界每年大約生產8000億個番茄,但有多少值得食用呢? 實際上,經過數千年的培育,這種蔬菜已更適合農民和銷售商,而不是消費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4日發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白皮書約1.2萬字,分為前言、中國糧食安全成就、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未來展望與政策主張、結束語等6部分。白皮書全面總結反映了我國糧食安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重點闡述了1996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實施的一系
從來不把糧食問題當作“小問題”的中國,近年來糧食自給的問題漸漸開始為人關注。自去年我國糧食進口首次超過7000萬噸,今年上半年糧食進口上升勢頭繼續有增無減。對此,多位農業專家表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國際國內糧食差價、大豆進口占比過高等多重因素造成了我國糧食在“九連增”的情況下,進口量迅速增加。目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3月5日表示,伊朗西部小麥的主要產區發現一種高致病性小麥稈銹菌,并提醒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伊朗以東的小麥生產國高度警惕,其農作物可能會受到這種病蟲害的侵害。 糧食及農業組織說,這種稈銹菌1999年首次出現在烏干達,因而被命名為U
在長期混亂、一片廝殺、罵戰聲聲的轉基因輿論場,華中農大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17日過了有效期這件事,竟然上升到了有沒有“人性”的境界。有人撰文認為,“在這樣操蛋的現實面前”,轉基因水稻不能商業化是言而無信,對科研是摧毀性的、對于科研人員是極不公平的。 一些挺轉人士扼腕嘆息時機已逝、痛恨有關部門無
背景資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成立于1988年,是一個附屬于聯合國的跨政府組織,主要任務是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由于IPCC的工作提高大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推動了氣候公約的談
中國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接受媒體采訪指出,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決不能以犧牲糧食安全為代價換取能源安全。 近來,國際市場糧價大幅攀升,輿論普遍認為,生物質能源迅猛發展導致汽車與窮人爭糧食,中國該如何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問題頗受各界關注。 農業部官方網站今天刊登孫政才關于糧食安全的專訪。
日前,第六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專門就糧食危機與食物權舉行了為期一天的非正式對話會議,即將舉行的八國集團首次農業問題部長級會議報告草案則就有可能出現的“永久性糧食危機”發出警告。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糧食安全不僅關乎各國民生大計,也事關全球發展與穩定。聯合國近年來一直關注世界糧
自2003年以來,英國和歐盟其他成員國投入了數十億歐元用于研發生物燃料,他們希望能通過這種方法降低運輸業的廢氣排放量。但是現在我們發現很多生物燃料實際上增加了廢氣的排放量,而且它們還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并推動了國際糧價的上漲。如今,生物燃料每年將會消耗4.6億英鎊。 歐盟議會將在今年九月份對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農業研究磋商
奧地利環境部長貝拉科維奇17日晚發布公告,經與歐盟環境委員和能源委員磋商,奧決定暫停執行E10生物燃油計劃。 奧地利原計劃從今年10月1日起強制各加油站銷售含10%生物燃油的E10燃油,以逐步完成歐盟提出的減排目標。目前奧加油站銷售的燃油只含5%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