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源細胞、以毒性通路為核心的轉化毒理學研究在國際上方興未艾。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王慧研究組采用該方法,首次揭示了食品中的化學污染物——苯并芘可致肝癌轉移,并發現相關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雜志上。
據介紹,苯并芘是一種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是常見的食品和環境污染物,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I類致癌物。谷類食物、蔬菜、脂肪和油類是攝入苯并芘的主要膳食來源。油炸、煙熏、燒烤的食物中苯并芘含量較高。
此前科學家對苯并芘的致突變性、致癌性及其他毒理學效應進行了較多研究,但由于食物來源的污染物多具有長期、經口服等特點,需要特別關注低劑量長期暴露下的毒理學機制。傳統毒理學基于物種外推和劑量外推的策略,難以準確地反映其在現實暴露條件下對人體的健康影響。
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以人源肝癌細胞系為基礎,建立了苯并芘低濃度長期暴露研究模型,發現苯并芘長期暴露并不影響肝癌細胞的生長,但能促進肝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并誘導腫瘤相關的血管發生進程,從而加劇肝癌的轉移和惡化。進一步研究表明,苯并芘的這些效應可能是通過NF-κB和VEGF信號通路介導;阻斷NF-κB信號通路,能部分緩解苯并芘對肝癌細胞的促遷移效應。此外,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苯并芘暴露過的肝癌細胞惡性程度更高。
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低濃度長期暴露條件下的苯并芘對肝癌轉移的促進作用,為更加全面地評估食品中污染物的毒性效應提供了新思路。
肝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預計到2025年將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肝細胞癌(HCC)是最常見的肝癌類型,約占所有原發性肝癌的85%。肝細胞癌患者的生存率非常之低,只有約18%的患者在確診后能......
在中科院院士樊嘉等專家看來,中國肝癌發病率持續上升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早篩早診是肝癌的關鍵防線,及時發現盡早治療可根治肝癌,建議高危人群6個月進行一次篩查。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在7月26日由上海......
他是納米材料科學家,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在納米材料與生物醫藥交叉領域執著求索;他是教授博導,引領學生在科學前沿不斷進行“以人為本”的創新;他是公司創始人,創立西安超磁納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力促成果轉化服......
年逾七旬的包奶奶(化名)被診斷為肝癌晚期,肝臟右側巨大腫瘤合并門靜脈右支癌栓以及左側肝臟子灶,惡性程度非常高,治療效果不容樂觀。記者9日獲悉,面對無法手術的患者,上海肝外科專家袁聲賢教授團隊探索為其實......
國衛辦醫政函〔2024〕9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進一步提高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化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維護患者健康權益,我委組織對《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AMANetworkOpen上題為“IntegratingNavigation-AssistedAblationintheLocoregionalTreatmentofHep......
研究結果為進一步探索STP707用以治療肝細胞癌及其他實體瘤,以及STP707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聯合療法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近日,圣諾醫藥(Sirnaomics)的研究人員在NARCancer期刊......
葉酸吃多了會致癌嗎?今日網絡熱搜榜上出現了這一問題的身影,那么葉酸到底是什么,它對人體又有怎樣的作用呢?葉酸是一種水溶性B族維生素,在動植物中廣泛存在,對人體作用重要,具有多種功能,因此有多種人群自行......
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采用多組學方法,分析了隨時間變化的轉移性肝細胞癌(HCC)腫瘤內部和跨越腫瘤的分子特征,發現了早期轉移性擴散的多樣性腫瘤克隆。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肝臟外科研究員孫云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
“今天要講我的一生做成的兩件半事,其實這些都是我和團隊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診早治,大幅度提高療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過去一般沒有活過5年,通過綜合治療,縮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