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復經顱磁刺激作為一種新興的神經調控技術,具有潛在的抗癲癇作用,但其機制尚待闡清。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王曉明教授領導的團隊為觀察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慢性癲癇模型大鼠腦電非線性參數的影響,探討其抗癲癇可能的電生理機制,進行了一項關于“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imulation prevents chronic epileptic seizure”的研究。實驗制作氯化鋰-匹魯卡品慢性癲癇大鼠模型,33d后開始接受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連續7d。于治療后7,14,28d采集大鼠的腦電信號,分析腦電非線性參數值。結果發現,接受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的慢性癲癇大鼠腦電非線性參數關聯維數和柯爾莫哥羅夫熵明顯降低。說明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對癲癇大鼠腦電活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癲癇機制可能與這種抑制作用有關。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3年9月第27期的《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志中。
英國男孩奧蘭·諾爾森接受手術,在顱內植入電子設備,以控制其癲癇發作的頻率。他因此成為全球首個接受這類手術的人。據英國廣播公司23日報道,諾爾森3歲確診患上倫諾克斯-加斯托綜合征,這是一種常在學齡前發作......
6月14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致病基因與離子通道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石奕武團隊首次報道了去泛素化酶基因USP25雜合變異導致遺傳性全面性癲癇(GGE)及其機理。這是該實驗室發現的第9個新的......
腦皮質局灶性畸形是由腦部區域異常發育引起的,是兒童中常見的耐藥性癲癇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它通常發生在額葉,這對規劃和決策至關重要。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癲癇與......
10月1日,Cell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CDKL5deficiencyinadultglutamatergicneuronsalterssynapticactivityandcausesspo......
電壓門控鈉通道是細胞膜興奮性的重要控制因素,對各種生理和神經過程起著基礎性作用。這些通道是一些重要藥物的主要作用靶點,包括局部麻醉劑、抗癲癇藥、抗心律失常藥和止痛藥。最近,普林斯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研究......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
說起癲癇,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它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羊癲瘋”。這種病是大腦神經元突發異常放電導致的,患者常出現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等癥狀(大約影響了1%的人)[1,2]。70%的癲......
癲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特征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的發病機制復雜,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因素與癲癇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近期,愛荷華大學和阿拉巴馬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氧......
癲癇是一種常見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造成意外傷亡,解析其精準發病機制并研發新靶點治療藥物尤為迫切。經典癲癇發作理論主要聚焦于神經元的“興奮-抑制”失衡上,近年來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神經......
近日,抗癲癇藥市場捷報頻傳,東北制藥(5.53+2.22%,診股)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獲批,廣州一品紅(34.95+0.46%,診股)制藥的奧卡西平口服混懸液報產獲CDE受理。米內網數據顯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