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類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疾病。IBD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腸黏膜屏障功能損傷。腸上皮屏障通透性主要由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來進行調控。緊密連接附近存在一個稱為緊密連接周圍肌動球蛋白環(perijunctional actomyosinring,PAMR)的結構。肌球蛋白輕鏈激酶(myosin lightchain kinase,MLCK)能夠磷酸化肌球蛋白輕鏈(MLC),引起PAMR收縮,牽引與之相連接的緊密連接蛋白,從而增大相鄰細胞間隙,增加腸上皮細胞間通透性。
腫瘤壞死因子(TNF)是引發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的關鍵炎癥因子。TNF通過增加MLCK表達、激活其激酶活性的途徑增加腸上皮緊密連接通透性、促進炎癥性腸病發生【1,2】。目前治療IBD廣泛采用抗TNF抗體。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包括引發嚴重感染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疾病【3】。因此,開發非免疫抑制類型的新型藥物,可能是預防和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新途徑。上皮MLCK敲除的小鼠能夠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抵抗炎癥性腸病的發生【4】。然而MLCK還具有維持腸平滑肌收縮和腸道蠕動的重要功能,直接抑制MLCK激酶活性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麻痹性腸梗阻【5】。因此,MLCK激酶抑制劑并不能用于治療炎癥性腸病。
2019年4月2日,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Jerrold R. Turner教授研究組與蘇州大學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何偉奇教授研究組和合作在Nature Medicine發表題為Intracellular MLCK1 diversion reverses barrier loss to restore mucosal homeostasi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上皮MLCK的兩個剪切異構體MLCK1和MLCK2在腸上皮細胞中呈現不同的分布。和MLCK2相比,MLCK1具備一個特有的IgCAM3結構域,主要分布在PAMR和刷狀緣附近的細胞質(圖1)。TNF可以誘導MLCK1從胞質向PAMR轉運,并提高MLC磷酸化水平。MLCK2在細胞中廣泛分布且其定位不受TNF調節。因此,IgCAM3決定了MLCK1在細胞內的定位,MLCK1是行使緊密連接通透性調節功能的主要分子。接著,研究者解析了MLCK1 IgCAM3結構域的晶體結構。通過計算機模擬和體外實驗,從一個包含14000個化合物的文庫中,成功篩選出一個可以特異性阻遏MLCK1轉運、改善腸上皮屏障功能,但又不抑制MLCK激酶活性的小分子Divertin(圖1)。
圖1:Divertin阻遏MLCK1向PAMR轉運
接下來,研究者在T細胞過繼傳輸(CD4+CD45RBhiT cell adoptive transfer)誘導的結腸炎模型小鼠中檢測了Divertin的治療效果。發現Divertin能夠在小鼠體內阻遏MLCK1向PAMR的轉運,降低MLC磷酸化水平,改善腸上皮緊密連接通透性,減輕小鼠結腸炎癥狀,并且取得了比抗TNF治療更好的效果(圖2)。
圖2:Divertin可減輕小鼠結腸炎癥狀,效果好于抗TNF治療
綜上,該研究發現一個特異性結合MLCK1 IgCMA3結構域的小分子Divertin,可阻遏MLCK1向PAMR轉運,從而改善腸上皮屏障功能、治療炎癥性腸病。同時,該研究有助于開發非免疫抑制類型的新型炎癥性腸病治療藥物。
據悉,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芝加哥大學Vallen Graham,蘇州大學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何偉奇,芝加哥大學Amanda Marchiando,以及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查娟民。通訊作者為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Jerrold R. Turner教授。何偉奇教授在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腸黏膜屏障功能和腸上皮細胞分化研究;研究工作先后發表在Nature Medicine, Gastroenter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雜志上。
參考文獻
1. Odenwald, M.A. and J.R. Turner, The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a therapeutic target?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14(1): p. 9-21.
2. Turner, J.R.,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func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 Nat Rev Immunol, 2009. 9(11): p. 799-809.
3. Cleynen, I. and S. Vermeire, Paradoxicalinflammation induced by anti-TNF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IBD.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9(9): p. 496-503.
4. Su, L., et al., TNFR2 activatesMLCK-dependent tight junction dysregulation to cause apoptosis-mediated barrierloss and experimental colitis.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5(2): p. 407-15.
5. He, W.Q., et al.,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is central to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 and required for gastrointestinalmotility in mice. Gastroenterology, 2008. 135(2): p. 610-20.
炎癥性腸病是慢性、復發性的胃腸道疾病。炎癥性腸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易進展為結直腸癌,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然而,炎癥性腸病及其相關結直腸癌的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
炎癥性腸病是慢性、復發性的胃腸道疾病。炎癥性腸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易進展為結直腸癌,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然而,炎癥性腸病及其相關結直腸癌的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
中國炎癥性腸病(IBD)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其診療過程如同一場馬拉松,一旦確診患者將面臨終身治療。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委員和胃腸動力協作組副組長王化虹19日對記者......
近年來,在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賽道,跨國藥企巨頭們動作頻頻,而在最近,羅氏一筆71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近日,羅氏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支付......
腸道中一組特殊的免疫細胞可能在控制克羅恩病進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克羅恩病是炎癥性腸病(IBD)的兩種主要形式之一,這兩種疾病總共影響了英國和美國大約1%的成年人。然而,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Adr......
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種主要累及胃腸道的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兩個臨床亞型,即克羅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潰瘍性結腸......
記者5月27日獲悉,金磚國家炎癥性腸病聯盟國際辦公室落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炎癥性腸病研究中心主任、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冉志華對記者......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通常會引發結腸內壁長期反復發作的刺激、炎癥和潰瘍等病理特......
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類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疾病。IBD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伴有腸黏膜屏障功能損傷。腸上皮屏障通透性主要由上皮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ti......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種特發性腸道炎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美國大約有300人成年人患有炎癥性腸病,但只有少數人對治療有反應。因此,研究人員需要了解疾病涉及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