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9日,國際黏土學會第17屆黏土大會與美國黏土學會第59屆年會聯合會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何宏平獲頒國際黏土學會“杰出成就獎”(AIPEA Medal)。
在會議閉幕式上,國際黏土學會主席、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前所長Reiner Dohrmann宣布,將國際黏土學會第8屆“杰出成就獎”授予何宏平研究員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榮譽退休教授David Bish博士。
Dohrmann在宣讀授獎理由時指出,何宏平研究員在層狀硅酸鹽礦物的演化及礦物生長機制、黏土礦物微結構與表征技術,以及黏土礦物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推動了黏土礦物學學科的發展和與其它學科的交叉融合。
國際黏土學會“杰出成就獎”設立于1993年,旨在表彰在黏土科學及相關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四年評選一次,每次授獎人數不超過2人。自該獎項設立以來,共有12位優秀科學家獲此殊榮。何宏平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最年輕的獲獎者。
本次會議是國際黏土學會與美國黏土學會第二次聯合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也是國際黏土科學界的空前盛會。會議期間,還頒發了美國黏土學會的Jackson獎(每年授予1人)。何宏平獲得美國黏土學會2021年度Jackson獎,并應邀做大會報告。該獎自1992年設立以來,共有29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何宏平是3位兼獲AIPEA Medal與Jackson獎的科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