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需要傳統中醫藥行業在藥理解讀、生產控制、質量保障等方面努力創新,依托智能制造振興中醫藥產業。
我國傳統中藥生產存在“三高、三低、不適宜”的問題,即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高;工藝水平低、生產效率低、藥材利用率低;相當大比重的工藝與裝備不適宜現代中藥生產。此外,受質量均一性及標準化瓶頸制約,中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中醫藥產業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也因此受阻,亟待通過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加強中醫藥系統性研究,夯實藥效藥理基礎,提高中藥制造水平。依托智能制造振興中醫藥產業,尤其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構建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中藥成分復雜,受藥材產地、加工、生產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其內在質量的均一、可控成為最大難點。應構建符合藥物基本屬性、基于藥效成分的現代中藥質量標準體系,提高中醫藥產業的數字化和標準化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展中藥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中藥制造方法,創建現代中藥智能制造模式,準確控制生產參數,準確監控功效成分,從而從根本上保證中藥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均一性。
建設中藥材交易互聯網平臺。通過搭建中藥材電子交易、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全程追溯“三網合一”的公共交易平臺,打造中國數字本草的價格指數、質量標準,使全國各地的道地藥材都有暢通的交易渠道,保證中醫藥產品源頭的可追溯性。還可以加大對藥農的培訓力度,引導一部分糧農有序轉變為藥農,讓農民更多分享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成果。
發展和運用中醫藥大數據技術。構建中醫四診過程數字化以及人體健康狀態實時動態收集的可穿戴技術體系,建立中醫藥大數據匯集、存儲與管理利用的綜合平臺,形成中醫藥大數據資源庫與中醫藥知識庫,建立中醫藥數字信息的標準與規范,研發中醫藥大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中醫藥大數據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建設數據挖掘和知識管理體系,形成基于生產智能制造體系的中藥生產管理數據云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提升企業資源配置優化、操作自動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和智能決策科學化的水平。
提高智能化生產和管理水平。改變原有生產過程依靠人工操作的模式,采用先進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技術,實現中藥管道化、模塊化和數字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利用生產企業積累的工藝參數和質量數據,采用先進的過程分析技術充分剖析、理解生產過程,通過辨析技術確認影響質量的關鍵工藝節點和關鍵參數,在生產中加以精準監控和自動控制。采用生產數據信息管理技術加強對中醫藥產業的生產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逐步實現實時放行檢測,實現中藥提取物的數字化生產。
稱量是大多數實驗室中的關鍵環節,但始終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其復雜性也經常被低估。由于稱量質量對最終結果質量的影響很大,美國藥典(USP)特別要求在定量分析過程中應獲取準確度較高的稱量結果。“應利用準確稱......
關于公示2023年度優秀中醫藥臨床案例征集遴選活動結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按照《關于開展2023年度優秀中醫藥案例成果征集遴選活動的通知》相關安排,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中醫藥領域專家和臨床一線資深大夫進行......
2月28日,2024年上海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2024年上海衛生健康工作主要圍繞八項重點工作,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強化內涵,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加強發展政策引導,落實對公立醫院高質......
日前,由湖北中醫藥大學牽頭組建、運營管理的全國首個中醫藥領域實驗室——湖北時珍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王廣基、董家鴻、鄔堂春、肖偉、陳士林受聘為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2月24日,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石家莊市舉行。張伯禮、樊代明、劉德培、張運、吳以嶺等近20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海內外10萬余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齊聚大會。張伯禮院士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張......
2月22日,人民日報刊發兩篇題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和《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大意義》的文章。其中文章提到,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2023年10月20日,上海市嘉定區國際汽車質量標準化協會組織召開了《汽車軟件質量保證要求》、《汽車軟件質量保證規范》、《汽車軟件質量保證過程評審》三項團體標準線下專家評審會。會議由國際汽車標準化協會......
本草是中藥的統稱,泛指以植物為主的天然藥物,它們組成了成千上萬種中成藥和經典名方等。近年來,中藥在治療各類疾病中展現出的特殊療效引起了業界關注。日前,在一場主題為“本草物質科學與臨床醫學”的香山科學會......
著名中醫學家,國醫大師,中國共產黨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朱南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2月20日晚8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
天津已經成功打造了六大海河實驗室,這些實驗室以國家戰略和天津需求為導向,目標是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這些實驗室不僅致力于科技創新,更關注如何將科技成果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