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天津大學李振教授團隊聯合南開大學丁丹教授團隊,研發出像“夜明珠”一樣的高效率、長壽命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該材料接受10秒以內的光照后可持續發光近半個小時,有望用于醫療領域,幫助醫生實現疾病的早期診斷。研究成果發表在材料學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上。
傳統上生物醫藥領域使用的發光材料幾乎全是熒光材料,其共同特點是發光壽命極短,通常小于千萬分之一秒。同時,熒光材料的發光離不開激發源,極大地限制了應用場景。
此次聯合團隊研發的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就像充電手機,可以在一次激發后,保持數分鐘發光時間,將它注射進生物體內,就可以通過捕捉發光信號和材料“保持通信”,獲得其位置、強度等信息。這些信息能反應組織內外微環境狀態,通過進一步處理識別,就可以評估這些組織的生理狀況。實驗中,他們將這種材料加工成納米顆粒后注射到小鼠體內,其會定向聚集在腫瘤細胞中。通過捕捉納米顆粒的發光信號就能鎖定腫瘤位置,并實現超高對比度的磷光成像。
中新網合肥8月15日電(張俊寧珊)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中國首株基因編輯高亮度夜晚自發光植物。該科研團隊負責人李仁漢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螢火蟲等生物發光基因植入到植物細胞,打造類似電影《阿凡達》中......
很多人都喜歡螢火蟲,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浪漫的氛圍。螢火蟲受訪者供圖它是為數不多的能發光的陸生生物。經過漫長的進化,螢火蟲發光的“用途”已包括求偶行為,迷惑、誘捕獵物,恐嚇獵食者等......
發光增速化學發光無疑是一個成長的行業,投資成長行業最核心的是增速,因為理論上,我們只能賺到成長的錢,當然我們如果買的貴,則要消化估值。我們分了兩個組別,一個是10億以上的,一個是10億以下的,2023......
90年前,就有科學家觀察到聲致發光現象。即便如此,由于這一現象是在極端條件(10000攝氏度和81兆帕)下產生,發光效率和強度極低,未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成像技術,業界視其為“沒潛力”的研究方向。近年來......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驤團隊在壽命可調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開發超寬范圍可調諧壽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藍色室溫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驤團隊在壽命可調型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開發超寬范圍可調諧壽命和高效持久的深藍色室溫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種簡便的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周蒙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教授王泉明團隊合作,在溶液中實現了金屬團簇>99%量子產率的近紅外發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態發光機制,解決了這一方向的難題。1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Near......
圖 基于Schaap'sdioxetane的長波長化學發光分子探針的設計及用于活體分子的高分辨化學發光成像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874024、U21A20377)資助下......
聚集誘導發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是一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本忠教授于2001年提出的新科學概念。具有AIE效應的材料,在分散態下發光......
近日,分子探針與熒光成像研究組(1818組)徐兆超研究員團隊與新加坡科學設計大學劉曉剛教授合作,發現了電子從高能激發態實現系間穿越(Sn→Tn→T1)的機理(ISCHES),并據此構建出計算軌道能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