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24年8月5日(5個工作日)
公示期間,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請按申報渠道,以書面形式,寫明提出異議的事實依據、個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和聯系方式等。異議提出者為單位的,應加蓋單位公章。凡匿名異議、超出期限異議的不予受理。
聯系方式:
李征:010-63284526
電子郵箱:471613353@qq.com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蓮寶中路馬官營家園3號樓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海洋學會評審組)通過初審項目一覽表(排名順序為項目申報順序)
中國海洋學會
2024年7月29日
序號 | 申報成果名稱 | 推薦單位 | 完成人 | 完成單位 |
1 | 海岸帶典型鏈式災害原位觀測與斷鏈減災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應用 | 中國海洋學會海岸帶開發與管理分會 | 徐興永、陳廣泉、付騰飛、劉文全、馬恭博、王立明、彭昌盛、高偉、徐元芹、宋凡、呂文哲、劉杰、李萍、于洪軍、王傳珺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水利部信息中心 |
2 | 生物源海洋高效防污劑開發及應用 | 中國海洋學會熱帶海洋分會 | 藺存國、孫智勇、鄭紀勇、王利、張金偉、邱崢輝、張廣龍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3 | 深海智能探測與采樣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院士推薦 | 宋士吉、吳超、黃高、葛彤、王朝飛 、高發榮、莊廣膠、楊張義、游科友 、李翔、吳宗秀、潘帥、邱宇 | 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大祉機電有限公司 |
4 | 海捕蝦海陸協同高質化保鮮加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 | 浙江海洋大學 | 張小軍、楊文鴿、鄧尚貴、盧金樹、黃濤、王聯珠、梅光明、張進杰、余訓新、邱意忠、許丹、陳思、金雷、婁永江、孟春英 |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寧波大學、浙江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浙江天和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晟泰水產有限公司 |
5 | 基于海洋試驗場的固定試驗平臺及試驗測試技術 |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 王項南、王鑫、路寬、石建軍、王花梅、劉松堂、鄔海強、韓林生、王靜、朱曉陽、李鵬、鄭楠、張學剛、梁裕揚、于建清 |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然資源部東海預報減災中心、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威海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管理服務中心 |
6 | ENSO可預報性和多樣性與資料同化及其方法新應用 | 中國海洋學會軍事海洋學專業委員會 | 彭躍華、黎鑫、王挺、陳雄、楊明浩、宋軍、李慶紅、韋智元 |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氣象海洋學院、61741部隊、大連海洋大學 |
7 | 基于陸海統籌的海岸帶生態環境在線監測關鍵技術、系統研發及應用 | 院士推薦 | 劉巖、高楊、孔祥峰、曹煊、宋文鵬、張平、高楠、楊穎、王強、范萍萍、王陽、王昭玉、曹璐、吳寧、馬然 |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大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自然資源部東海生態中心、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煙臺云灃生態環境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經海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
8 | 海上風電嵌巖基礎成套技術及關鍵裝備 | 廣東省海洋學會 | 朱嶸華、曹春潼、孫香、馮小星、孟濤、錢海平、王海波、田振亞、紀云松、劉寒秋、李健、張才亮、涂智圣、張美陽、代超 | 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浙江大學、廣東華蘊海上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平煤建工集團特殊鑿井工程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浙江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華電福新陽江海上風電有限公司、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9 | 海底淺部地層精細探測自主裝備技術研發及應用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丁維鳳、方銀霞、鄒彬彬、馮霞、秦林江、陳晶晶、楊春國、郭英歌、殷紹如、徐中偉、劉為勇 |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市海鷹加科海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10 | 南海近島礁海域工程環境研究與應用 | 院士推薦 | 顧學康、鄒麗、李颯、王道儒、呂邦來、蔡志文、陳文煒、孫澤、宗智、張燕、劉鑫、王振、季新然、梁文成、林瀾 |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大學、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
11 | 雪龍系列極地科考平臺構建與應用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 | 何劍鋒、王碩仁、陳清滿、黃維、藍木盛、廖周鑫、湯清之、沈悅、張東江、羅光富、夏寅月、袁東方、曹叔楠、邵和賓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極地研究所)、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
12 | 面向探測的海上無人載運平臺關鍵技術 | 上海交通大學 | 張衛東、張義博、張云飛、劉若楠、胡小波、賀通、胡智煥、楊子恒、高睿、薛珊、謝濤、董博韜、張宸鳴、石燚、黃飛 | 上海交通大學、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海之韻(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大學 |
13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鋼殼制造關鍵技術與智能化生產研究應用 | 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科技創新和工程裝備分會 | 全偉雄、龍漢新、鄧凱、謝義東、龔慶德、劉錢、張光鋒、何志敏、劉博、許文鋒、謝石昌、胡曉麗、徐晟辰、范國愛、賴衛國 |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
14 | 我國海洋水色衛星星地一體化定標技術與應用 | 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經濟分會 | 陳樹果、胡連波、王俊幃、馬超飛、宋慶君、葉小敏、李思聰、商哲海 | 中國海洋大學、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 |
15 | 海上典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智能決策關鍵技術研發與業務化應用 |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 | 黃娟、高松、徐江玲、艾波、 楊克巍、畢凡、鐘山、劉濤、劉陽、劉桂艷、楊清清、王寧、李杰、尚恒帥、劉云龍 | 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減災中心、山東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青島閱海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 |
16 | 渤海、黃海和東海沉積物源-匯過程與環境演化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石學法、喬淑卿、姚政權、胡利民、竇衍光、劉建興、鄒建軍、王昆山、單新、徐濤玉、李傳順、劉焱光、葛淑蘭、吳斌、于永貴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17 | 基于標準化設計的MR船型研制 | 黃雋、楊光軍、陳潔禮、楊麟、王炳亮、董旭靜、李小垣、薛琪、包奎、胡斌 |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 |
中國太平洋學會海洋科技創新和工程裝備分會 | ||||
18 | 粵港澳與北部灣海岸帶生態環境動態遙感監測預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 廣東省海洋學會 | 楊驥、賈永君、蔣興偉、周成虎、唐丹玲、杜巖、陳建裕、王志華、藍文陸、荊文龍、李勇、馮洋、胡泓達、姚凌、尹小玲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廣州中科云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9 | 海水淡化水處理藥劑國產化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 |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 | 吳蕓芳、徐旭、成國辰、陳沖、胡明明、吳東霞、高麗麗、侯相鈺、尹建華、郭浩、李雪、蘇立永、焦春聯、沈忱、趙達維 |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
20 | 極限波浪中節能減排型船舶安全評估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經濟分會 | 張茴棟、師桂杰、鄭和輝、田正軍、吳炅東、 歐書博、 周學謙、于立偉、趙勇、蔣永旭 | 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招商局工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哈爾濱工程大學 |
21 | 北極環境衛星遙感與預報預測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 王其茂、石立堅、崔廷偉、孫從容、鄒斌、柯長青、李明、劉健、張晰、黃磊、任廣波、阮成卿、張華國、張問一、閆朝星 |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京大學、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減災中心、航天長征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22 | 南海海洋牧場建設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 | 廣東海洋大學 | 顏云榕、付東洋、馮波、彭小紅、招春旭、張宇、康斌、單秀娟、王迪峰、李忠爐、王峰、黃春春、何雄波、楊小東 | 廣東海洋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廣東邦鑫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3 | 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評估及生態修復關鍵技術與應用 | 中國海洋大學 | 李克強、段克、李巖、田偉君、陳一寧、石曉勇、王艷、蘇瑩、韓秀榮、趙婧 | 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 |
24 | 海洋生物膠原蛋白高質化開發關鍵技術及應用 | 上海海洋大學 | 吳文惠、秦松、何 穎、鞠文明、李文軍、張軍東、何 蘭、謝則平、王桐、高秋英、郭銳華、李柏林、車團結、王 蕾、徐宏楠 | 上海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特色醫學中心、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利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吉利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煙臺至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公布2024年度AGU會士(AGUFellow)以及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近海海洋......
今日(2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23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以下簡稱《獎勵》),《獎勵》共授予功臣獎一人,一等獎30項,二等獎69項,三等獎88項,此外技術創新示范獎和優秀科技創新......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全國......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按照《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的規定,中國海洋學會組織專家對31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進行了初審,共計24項科技進步獎候選項目通過初審,現對初審結果予以公示:公示時間:2024年7月30日-20......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7月20日,第四屆國際海洋前沿科學與技術暑期學校開幕式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100多個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博士后、青年科學家、青年企業家及中小學教師等共計300多人齊聚深圳。據介紹,此次暑期學校以“海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