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我們也十分關注建議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
宋樹立表示醫院檢查結果是指對超聲X光、核醫學等等這些檢查所形成的數據或者圖像,以及像對血液等其他的一些樣本,通過血液學、細胞學、生化學等等檢驗結果所形成的數據,對這些影像和數據來達到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認。
她強調不是指檢查檢驗報告,不是指醫生開具的報告,而是指對客觀的數據和影像來互認。
對此,網友紛紛評論表示大力支持。畢竟是對百姓具有多方面的好處。
首先,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可以節省患者的就醫時間和金錢。通過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患者可以避免在不同醫院之間重復進行相同的檢查,從而減少了等待和排隊的時間。同時,這也避免了因重復檢查而產生的額外費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其次,檢查結果互認互通有助于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由于患者無需重復進行檢查,醫療機構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檢查設備,減少了設備的閑置時間。這不僅有助于降低醫療機構的運營成本,還有助于提高整個醫療體系的運行效率。
事實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很早就提倡要開展醫療機構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她也提到了這一點,并列舉了北京檢查檢驗進度。“從我們醫院的情況來看,我們也是已經開展了多年了。北京市在這方面要求非常規范,目前還開展了京津冀一體化的工作。現在,在我們醫院做起來沒有什么壁壘。但是我考慮到國家地域很大,不同區域之間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因此,我想要把檢查檢驗互認的工作開展好。”
國家政策文件回顧
早在2006年與2010年,原衛生部就先后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建設,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工作,各省(區、市)同級醫療機構之間要于2010年年底實現醫學影像資料互認和常規臨床檢驗項目結果互認。
2016年, 前國家衛計委印發《關于印發醫學檢驗實驗室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要求在質控的基礎上,逐步推進醫療機構與醫學檢驗實驗室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2019年1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大型醫院巡查工作方案(2019—2022年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本次巡查中醫療機構是否切實推進檢驗結果互認成為重點巡查內容。
2020年12月29日,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國衛醫發〔2020〕29號)。《指導意見》提出:衛生健康部門要制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明確互認機構范圍、條件、診療項目(內容)及技術標準等。原則上醫療質量控制合格并符合技術要求的檢查項目,醫療機構間要穩步實現結果互認,逐步實現跨省域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
另外《指導意見》還明確要求,2021年6月底前,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內要實現檢查資料共享和結果互認。
到2021年7月16日,《關于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提出,醫療機構要建立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分配制度,鼓勵將醫務人員分析判讀檢查檢驗結果、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情況作為績效分配的考核指標,使醫務人員收入真正體現勞動價值和技術價值。
2021年7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群眾就醫體驗。
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醫保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衛生局聯合引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通互認。
該辦法提到的“檢查結果”是指通過超聲、X線、核磁共振成像、電生理、核醫學等手段對人體進行檢查,所得到的圖像或數據信息;所稱檢驗結果,是指對來自人體的材料進行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化學、血液免疫學、血液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等檢驗,所得到的數據信息。檢查檢驗結果不包括醫師出具的診斷結論。
檢驗結果互認難在哪里?
經過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我國檢驗結果互認工作仍在艱難的推動過程中,總的來說,推動檢驗結果互認的難度體現在:
1、技術問題
臨床檢驗標準不統一
一些基層醫院的設備性能、結果質量和檢驗水平暫時還不能與三級醫院相比。而且每家醫院的檢查儀器、醫療設備、化驗水平都不盡相同,計量單位有時候也不一樣,檢查結果自然會有所不同。
檢驗檢查的時效性
實驗室里很多檢查的時效性非常短。比如血常規檢查,對于一個感染的病人,白細胞的變化會改變幾倍;而血K+這樣的檢查,只要半天就會從正常值變成“危急值”。這些結果本身就需要動態、多次的檢查。
檢查結果參考值不同
由于儀器的不同,測量方法存在差異,不同的儀器設備及不同的檢測方法,檢測的結果之間也有差異,檢查結果的參考值也不盡相同,比如不同廠家、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之間。這不是哪個檢驗科的問題,而是檢驗醫學以后要解決的課題。
人員技術水平不同
對于同一標本、同一方法進行相同的項目檢測,不同檢驗科工作人員的判讀可能有差異。因此,目前各醫院檢驗科的工作不具備完全的同質性,其檢測結果的互認有一定的局限性。
2、法律問題
檢驗結果互認就意味著臨床醫生要拿著非本院的的檢查報告為患者做出相應診斷,稍有不慎做出錯誤判斷后責任劃分問題目前依舊不明確。
一旦誤診誤治,其后果一定是主治醫生承擔,因此,在沒有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大多數醫生當然也更傾向于多次檢查,降低誤判率。
3、利益問題
在藥品和耗材零差價的背景下,在正常情況下,檢驗檢查的確已經變成了創收的大戶。因此,難免為了醫院或科室本身的利益而存在有意或無意的提高收入的傾向。
當然,未來臨床實驗室是否會從醫院的盈利中心向成本中心轉變,這個轉變會在多短的時間內到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醫學的特殊性
從醫學個性化和特殊性的特點來看,也有其特殊的情況:
病情變化快
一些特別重大的疾病,病情更是隨時會有復雜而劇烈的變化,如有些惡性腫瘤擴散比較快,像小細胞肺癌很短的時間有可能就會出現遠處轉移,特別是腦轉移。還有像腦梗的病變,一周到兩周就會有新的變化。如果單純靠原有的資料和檢查報告是不可靠的。
醫學場景不同
有一些檢查,比如超聲檢查,得到什么結果取決于操作者的經驗,以及你做這個檢查的目的——你希望找什么,才找得到什么,如果兩次做目標不同,結果也可能不一樣。
如何做?
宋樹立認為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高度重視。不僅是國家相關部門的安排,更要落實到具體的地方醫院、醫療機構等。
第二點是以質量安全作為保障,有統一的標準,以便于開展質量指控。
第三個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有一些危重疾病發展是很快的,也有一些疾病比較復雜,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可能對疾病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重新來安排檢查檢驗。從病人的角度出發來考慮的,所以這些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該做檢查的還是要做檢查,能互認的一定要互認。
最后一個,一定要搭建一個電子病歷平臺,有了這樣的電子病歷系統,我們才能夠促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形成。
隨著國家的重視和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的積極推動,此次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又再次提出建議,相信未來我國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互認工作將取得更大的進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55.3億元,同比增長4.3%。“總體看,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
在生成式AI(人工智能)時代,數據安全的出路可能會是“用魔法打敗魔法”,知識產權保護也可能要提前到token(字符串)層面。4月26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上,人工智能企業與學者就AI大模型的數據安全......
近日,第五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內蒙古醫院正式揭牌。醫院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為輸出醫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為依托醫院,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合作共建國家區......
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呂良敬團隊的病例報告以臨床醫學影像形式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并作為亮點在該雜志每周新聞中展示推薦。 文中報告了一例32歲的青年男性......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4月7日透露,該院泌尿外科牽頭,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協作,完成一臺“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腎動脈瘤切除+大隱靜脈移植腎血管重建+自體腎移植術”。患者于當日康復出院......
3月31日,智能網聯數據應用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暨首屆智能網聯數據要素生態創新會議在天津大學舉行。聯合體在現場發布了天津市智能網聯數礦體系,公布了首批智能網聯數據產品供需意向清單。隨后,首批智能網聯數據......
4月1日至2日,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后的首次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會議從著力健全基礎制度、釋放要素潛能、加快轉型賦能、促進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安全保障、推進......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新版《操作手冊》更新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標準**2024年3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最新版本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4版)》和《國家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
聚焦兩會,我們也十分關注建議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宋樹立表示醫院檢查結果是指對超聲X光、核醫學等等這些檢查所形成的數據或者圖像,以及像對血液等其他的一些樣本,通過血液學、細......
聚焦兩會,我們也十分關注建議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宋樹立表示醫院檢查結果是指對超聲X光、核醫學等等這些檢查所形成的數據或者圖像,以及像對血液等其他的一些樣本,通過血液學、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