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央批準印發了《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改革人才服務機制、助力科技人才成長成才,探索設立“杰出科技人才”等具有廣泛公信力和社會影響力的科技界社會獎勵,調動激發科技工作者創造活力和潛能。中國科協大力推進各項改革,經中央批準,在“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中增設“全國杰出科技人才”子獎項,在“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增設“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子獎項。
5月31日下午,中國科協舉辦了對“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獲獎者代表何滿潮、廖宏、毛明與“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者代表陸宴輝、張遠波、鄭南峰、周峰的集中采訪活動,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部長王守東對“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和“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作了介紹。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主持了此次活動,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鄧芳參加了此次活動。
一、“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是中國科協在1997年設立的,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2015年,經中央批準對這一獎項進行改革,“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表彰名額為500名,新增“全國杰出科技人才”子獎項,獲獎名額為10名。“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評審工作同步進行。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主要是表彰獎勵在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點學科領域取得原創性、標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聲譽、科技創新中起到核心領軍作用的一線科技人才,培養造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世界水平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調動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活力和潛能。
2016年3-4月,中國科協開展了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和“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評選工作。經全國學會、地方科協、軍隊系統等渠道推薦、評審委員會評審,共評選產生494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候選人推薦,依托相關全國學會、充分發揮同行專家評價作用,按照10個學科領域,通過兩種渠道產生。一是由全國學會推薦,包括學會獨立推薦、學會聯合體推薦以及按照大的學科領域由牽頭學會商相關學會形成的學科群共同推薦等三種方式,二是邀請中國科協常委、榮委等100多位科學家進行提名。以上兩種渠道共推薦“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有效候選人80名。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重點評選近幾年在科技前沿領域取得重要標志性科技創新成果、在國際學術同行中認可度高、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獎獲獎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毛明,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中國兵器首席專家、研究員。
方忠,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量子模擬科學中心主任、研究員。
喬杰(女),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教授。
李燦,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滿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化蘭(女),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相里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
高福,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廖宏(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戴厚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工。
10位獲獎者涵蓋了物理、化學、生命、農業、醫學、地球、信息、材料、工程科學等學科領域,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0歲,平均年齡52歲;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女性3人。
二、“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于1987年由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倡導設立,每兩年評選一次。獲獎者中一大批已成為科學研究、科研管理的領軍人物,80%已成為各個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115人已成為兩院院士。經專家提名和相關單位推薦、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98名。
“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是中國青年科技獎的子獎項,由中組部、人社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也是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名額不超過10名,在“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優中選優產生。
設立“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旨在表彰獎勵那些具有較強科研領軍才能和協同創新能力,在國際同行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特別是具有“大家”潛力、能夠承擔重任的拔尖青年科技人才,激勵他們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奮力攻關,在人生創造力最旺盛的黃金期做出突出業績。
“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候選人通過三種渠道產生,一是由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在本屆獲獎者中評審推薦,二是專家和全國學會在歷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中推薦提名,三是相關全國學會推薦。以上三種渠道共推薦提名“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有效候選人57名。
“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者得到了評審專家的充分認可。評審會上,多位院士表示,近年來我國一批非常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已成長起來,在國際科學界得到充分認可,入選的10位青年科學家都是十分拔尖的。獲獎者中好幾位獲得過國家科技獎,研究工作和學術成果突出,科研實力很強。
“中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者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東,海軍工程大學電力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電力集成研究室主任。
孫斌勇,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院研究員。
張遠波,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
陸宴輝,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周榮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周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鄭南峰,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胡郁,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輪值總裁、研究院院長。
秦禮萍(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徐彥輝,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10位獲獎者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生命、農業、醫學、地球、工程、材料、信息科學等學科領域。第十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9名,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者1名,最小年齡36歲,最大年齡40歲,平均年齡37歲,女性1人。
在采訪中,獲獎者表達了對科協工作的感謝,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經歷和科研心得,并表示獲獎是一種極大的榮譽。
11月4日,大連市科學技術局發布《2024年度大連市科技人才創新、科技人才創業項目擬立項公示》,共有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11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19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9人,青年科技之星99人;支持科......
近日,湖北省科技廳等6部門聯合發布《湖北省科技人才貸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旨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人才和人才企業的信貸投入,助力科技人才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貸款對......
外籍專家在北京,他們說:自己就像一個北京人。我仿佛回到了家一樣。青年科技人才入選科技新星計劃,他們說: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桶金”。它補充了我的人生名片。這是拓展研究視野的平臺。星光璀璨,筑夢北京。北京也......
10月20日,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中國銀行廈門市分行協辦的第三屆嘉庚論壇(K2Forum)在廈門大學舉辦。本次主旨論壇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力”主題展開,20......
10月26日電(黃彥君)人才因城而聚,城因人才而興。10月26日,2024“星耀南湖·長三角科技人才周”在浙江嘉興開幕,聚焦科技人才、新興產業,擴大城市發展“朋友圈”。“長三角區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
10月26日,2024“星耀南湖·長三角科技人才周”在嘉興開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人才服務站和虹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嘉興)等長三角人才服務一體化合作載體、長三角全國重點實驗室人才培養聯盟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立足新發展階段,高校要充分認識完善人才......
10月22日,上海經信委就《上海市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適用于相關年度在本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軟件、高......
近日,湖南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在長沙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決定》。該決定提出統籌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
關于公布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建設領域)資助對象名單的通知各有關省級學會,各省部屬企事業單位科協,各設區市科協,各設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委):經研究,確定韓陽等19名同志為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