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立足新發展階段,高校要充分認識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的重要意義,不斷探索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舉措,進而自主培養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為更好探索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舉措,筆者團隊實地調研了全國26所代表性高校,訪談了500余名高校人事人才工作者和一線教師,收集了1萬余名大學教師的調查問卷。調研認為,在助力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可由相關領域的專家針對科技人才學術研究水平、研究方向、學術發展潛力以及學術研究規劃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全面系統的學術評議,幫助科技人才洞察既有研究的優勢和不足,挖掘發展潛力,凝練或調整研究方向。并通過推動學術資源持續性供給、推進科技人才發展性評價、強化學術共同體建設等舉措,為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動力,賦予更大活力,提供更強助力。
持續優化學術資源配置
科技人才發展急缺的資源是什么?科技人才所從事的是高度專業性的職業,對其職業發展來說,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來自同行專家的指導與支持。因為只有同行才能精準把握本領域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趨勢,只有高水平的同行專家才能對當下工作的價值、潛力和風險等進行精準的判斷。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科技人才個體在鏈接和獲取同行專家資源方面普遍缺乏有效途徑。
調研發現,當前,學術研究的基本范式已經發生重大革新,既有的學科邊界日益模糊,學者和學術機構不再壟斷知識生產,這對傳統知識生產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僅科技人才個體需要來自共同體更加有力的支持,整個學術共同體也需要成員間進行更加頻繁且深入的互動,強化應對挑戰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為此,要改革促進科技人才發展的理念,持續優化學術資源配置。一方面要為科技人才搭建“立交橋和直通車”,促進學術共同體內部順暢、精準、持續地進行專業發展溝通,讓一些資源和視野相對有限的科技人才特別是青年科技人才,能夠精準、快速且便捷地與該領域頭部專家進行密切學術交流,在研究方向和設計、成果轉化等關鍵環節得到專家的悉心指導。另一方面要進行優質學術資源的持續供給,這種良性的交流互動擴大到整個學術共同體,將為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推進科技人才發展性評價
人才評價機制對科技人才發展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如果人才評價指揮棒“錯位”“不到位”,勢必影響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的難點和痛點在哪里?
調研發現,傳統的人才評價方式大都屬于獎懲性評價,具有“自上而下”“結果導向”等特點。這種評價模式在反映人才發展和科技成效方面,既不充分也不科學。獎懲性評價往往過于注重學歷、職稱、論文等相對容易量化的指標,不利于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為此,要改革創新科技人才評價方式,持續推進科技人才發展性評價。一是應當堅持發展性原則,進行客觀、系統和全面的評議。在現代學術研究范式下,大同行評價已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需求,需進行更加精準的小同行評議。二是應當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加持下,精準匹配被評人和評議專家的具體研究方向,克服學科大類劃分的模糊性。三是構建雙向選擇機制,被評人自我描述研究方向,評議專家根據描述自主選擇是否承接該項評議。如此制度設計可以確保讓“懂的人”做出“好的評議”,為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活力。
強化學術共同體建設
科技人才的高質量發展以及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根本動力來自高質量的科技共同體和學術共同體。
調研發現,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在研究方向的確定或調整、各類課題的申請、學術職業的發展規劃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急需獲得專家的系統指導。但現實中,學術共同體成員基于相關研究方向進行充分溝通的渠道并不暢通,最新科研成果及時反哺共同體的良性機制尚未形成。建設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不是簡單地聚集個體,而是對學術管理和院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團隊管理中如何確保成員“相得益彰”,在創新研究、重大項目研究等過程中如何確保相關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目標達成等,這些關乎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關鍵問題,都需要更好解答。
為此,要改革創新科技人才發展模式,持續強化學術共同體建設。一方面應當助力學術共同體之間維持暢通的互動,克服地域、機構等限制,確保同領域學者無障礙溝通。每位科技人才都可以“零距離”接觸細分領域的一流學者,從精準同行的意見中持續汲取學術發展營養。另一方面應當促進學術共同體從這種密切的交流中,持續獲取發展助力。調研發現,一些高校實施青年教師“把脈問診”,由學校建立常態化的人才發展培育機制,通過組建同行專家團隊,對青年教師的學術研究進行細致分析,在研究方向的選擇和調整、學術成果的產出和發表、學術職業的發展規劃等方面全面助力青年教師,已取得良好實踐效果。
總而言之,助力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進而自主培養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應該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進一步暢通優質學術資源的有效流動、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對科技人才發展的賦能和助力,為國家完善高質量科技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提供新模式和新動能。
外籍專家在北京,他們說:自己就像一個北京人。我仿佛回到了家一樣。青年科技人才入選科技新星計劃,他們說:這是年輕人的“第一桶金”。它補充了我的人生名片。這是拓展研究視野的平臺。星光璀璨,筑夢北京。北京也......
10月20日,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中國銀行廈門市分行協辦的第三屆嘉庚論壇(K2Forum)在廈門大學舉辦。本次主旨論壇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力”主題展開,20......
10月26日電(黃彥君)人才因城而聚,城因人才而興。10月26日,2024“星耀南湖·長三角科技人才周”在浙江嘉興開幕,聚焦科技人才、新興產業,擴大城市發展“朋友圈”。“長三角區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
10月26日,2024“星耀南湖·長三角科技人才周”在嘉興開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人才服務站和虹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嘉興)等長三角人才服務一體化合作載體、長三角全國重點實驗室人才培養聯盟現......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立足新發展階段,高校要充分認識完善人才......
10月22日,上海經信委就《上海市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詢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專項獎勵適用于相關年度在本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軟件、高......
近日,湖南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在長沙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南省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決定》。該決定提出統籌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
關于公布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建設領域)資助對象名單的通知各有關省級學會,各省部屬企事業單位科協,各設區市科協,各設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建委):經研究,確定韓陽等19名同志為2024年......
關于公布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資助對象名單的通知省科協各學會聯合體、省級學會,各省部屬企事業單位科協,各設區市科協:經研究,確定馬誠等687名同志為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資......
關于公布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資助對象名單的通知省科協各學會聯合體、省級學會,各省部屬企事業單位科協,各設區市科協:經研究,確定馬誠等687名同志為2024年江蘇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資......